12月26日 击沉“沙恩霍斯特”号
1943年12月26日,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在北极圈内遭到英国舰队的围攻下沉没,仅36人获救。
NO.4 出兵克里米亚
亮剑乌克兰,争夺地区利益
乌克兰是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主权国家,又是一个夹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国家。冷战后,乌克兰政权几经更迭。2004年,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策划“橙色革命”,扶植亲西方的尤先科为乌克兰总统。2010年,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奉行向俄罗斯靠拢的政策。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引发大范围民众抗议。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内部亲俄势力与亲西方势力的矛盾进一步激化。2014年2月下旬,乌克兰东南部的克里米亚局势紧张,大量民众要求公投,以决定是否并入俄罗斯。于是,克里米亚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之一。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高度关注局势走向,并做好了武力应对的准备。2月26日,俄罗斯对11万俄军进行突击战备检查。2月28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贝尔贝克”机场被“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占领。3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同意总统普京在乌克兰领土动用俄军事力量,直至该国形势恢复稳定。3月1日晚,乌克兰武装力量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奥巴马与普京通电话,敦促俄罗斯将军队“撤回”其在克里米亚的基地,停止在乌克兰其他地区的“干预”行为。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同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代表签署条约,正式接收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至此,俄罗斯通过快速高效的军事行动,与政治外交手段相协调,完成了出兵克里米亚、接收克里米亚的整个过程,达成预定的战略目标。一是兼并克里米亚,加大对黑海周边地区的影响能力;二是对乌克兰保持巨大压力,为将来的战略选择奠定基础;三是强力反击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挤压,夺取地区利益,拓展该方向的战略影响。与前几次武力运用不同,此次行动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尽管如此,也能体现出俄军的效能和实力,以及俄罗斯武力运用的高超水平。从后续反应看,美国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略目标都不止于此,军事行动带来的战略影响也不止于此,局势仍在变化之中。(解放军报 张啸天 左鹏飞 李廷瑜)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