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 越南入侵柬埔寨战争爆发
1978年12月25日,越南集中了18个师共20多万正规部队,分兵5路向柬埔寨发动大规模闪击战。
据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工资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长。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的广泛质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工资不能再大涨,又怎样实现这样翻两番的目标呢?
实事求是地讲,社科院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网友的质疑则是站得住脚的。站在社科院理论分析和预测的角度来,未来若干年内,制造业不仅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投入的要求很高,而且融资和税收负担过重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就象分析所言,制造企业一半的利润都叫税收吃掉了,要想继续投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员工收入中克扣一点。如此,员工收入要想保持过去一样的上涨速度,自然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巨大的压力。
站在社会与公众的角度分析,要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如果员工的收入上不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企业还怎么转型升级呢?企业又怎么发展呢?没有员工积极性做保障的企业,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与发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社科院还是网友,可能都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就必须采用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恰恰是与劳动者就业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会使劳动用工数量下降。同样的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后,所需要的劳教暴力行动肯定要少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是具备增加员工收入的条件的,是能够保持员工收入继续较大幅度增长的。关键在于,那些找不到工作或被新技术、新工艺淘汰下来的员工,他们的收入如何提高,如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否则,他们是会拖收入增长的后腿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社科院报告与公众意见出现分歧的症结所在。
同时,还有那些没有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也可能会成为影响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的重要方面,成为社会收入分配的短板。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