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 中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
1941年12月23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投入第3、第6、第40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等,共约7万余人。
李天院士在风洞中讨论问题。
天之骄子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
平和、刚毅的慈祥面容,
儒雅、谦逊的学者风范,
51个春秋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航空报国的梦想。
200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被誉为“航空英才的摇篮”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他成为继顾诵芬、管德、李明三位院士之后的第四位院士。
2014年,荣获第十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的“终身奉献奖”。
他,就是航空界著名的飞机气动力专家,博士生导师,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李天。
漫漫征程,艰苦求索,执着奋斗,劈荆斩棘。
李天,这位飞机设计专家,在飞机气动布局设计、隐身技术研究、航空技术预先研究和重大基础项目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为我国新一代飞机的研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浩瀚蓝天,他用智慧与辛劳书写了壮美的篇章,他,无愧为天之骄子。
追求·实干
从事航空是他的梦想,航空报国是他的追求。
1963年,李天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流体力学专业。那时,他所学的专业有很多就业的选择,可以从事航天、航海、水利……而李天却毅然选择了他所挚爱的航空事业。
怀着一腔热血真诚,满载丰富知识底蕴。同年,他来到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气动设计和隐身技术研究工作。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专业组长、室副主任,到成长为一名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院士,航空领域的技术专家,他一步一个坚实的足迹。
空气动力学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用飞机的更新换代离不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和进步。李天在所从事的飞机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并在工程实践中完善了我国飞机气动力布局的设计方法。
他率先建立了“从风洞数据修正到飞行数值的相关性方法”。在某型飞机设计中,通过计算分析和风洞试验,解决了喷流对平尾效率和方向安定性的影响问题;通过对飞机的全面气动力设计计算、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超声速飞机小风洞试验结果换算到真实飞行数据的修正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型飞机风洞试验数据修正后作为工程设计依据,经试飞验证气动布局设计一次成功,气动力特性准确。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型号设计中。
他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增加襟翼偏度的方案。某型飞机改型设计后,由于外挂武器增加,导致飞机重量、重心变化,影响了飞机的起降性能。经过系统地研究分析、缜密思考,李天果敢提出增加襟翼偏度的大胆设想,经过多种方案的分析对比、风洞试验,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襟翼偏度增大方案。经试飞验证,有效地改善了起降性能。目前采用该襟翼的多个型号飞机已装备在空海军中。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