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昆仑关战役打响
1939年12月17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11联队攻占镇南关、龙州,昆仑关战役爆发。
“如果不封舱,大量海水将可能进入其他舱室,前面所有的救援措施就会前功尽弃。”
“如果堵漏失败,你知不知道面临着什么?”记者也说出了另一个如果。
“这样的问题,不少人都问过我。当时就是生死一线之间,所有人的想法,就是如何把潜艇浮上去,哪还有还有功夫考虑生与死?如果换成朱召伟和毛雪刚,也一样会这么干!”
“怕死不当潜艇兵”,这是王红理、陈祖军和他的战友们的信条;而绝境中生的希望,不在于私心之中的胡思乱想而是“同舟共济”的信赖。
与人奋斗,与敌奋斗,其乐无穷
生与死的考验刚刚结束,进与退的抉择接踵而来。
正是潜艇官兵在几个小时内迅速将经航电机恢复,才有了进或退的选择,这实际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潜艇又具备了机动能力。
“高压气决定潜艇上浮下沉的能力,由于当时艇上电量充足,压缩机又是可以恢复来制造高压气,因此我决定将潜艇下潜隐蔽。”王红理回忆当时的决定。
记者站在狭窄的舱室里面,很难想象372潜艇是如何抢修装备的。王红理告诉记者,全艇上下官兵都是没日没夜的干,那些进水的电气设备,需要用蒸馏水清洗,然后用酒精擦拭,最后再用吹风机和红外灯烘干,一些机电部门人员都是整天趴在设备上修理,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非常大。
王红理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潜艇起航之时。“这次任务非常贴近实战,我们艇当时并不清楚情况,在接受命令后就紧急出动,等到了海上充电时,才收到电报执行战备远航任务。”
“仗该怎么打,平时就该怎么练!”王红理认为,敌人不可能给我们充裕的准备时间,这次“背靠背”的突然出动,对部队临战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但这样一次演练计划。就因为潜艇的故障而打道回府,这会不会影响上级机关的决心?”王红理向记者说出了他当时的顾虑。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