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然而,其他人对此持有异议,其中包括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马蒂纳热。马蒂纳热说:“第三次‘抵消战略’不是一项全面的国防战略,更不是国家安全战略。”它应对的不是国家所面临的每一项威胁,而是应该更有重点地关注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这是一个超级大国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威慑力的基础。
马蒂纳热的说法有其道理。前两次的“抵消战略”旨在战胜非常具体的挑战:即冷战时期苏联在欧洲的常规力量优势,支撑这一优势的是苏联所保持的武装力量的强大兵力。
文章称,与其努力与苏联人拼兵力上的优势,艾森豪威尔使用了核武器——在这方面美国当时占据优势——来抵消苏联常规力量上的优势。当苏联后来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不分伯仲时,华盛顿又开始谋求通过另一条新途径来战胜苏联常规力量上的优势。这就产生了上世纪70年代的“抵消战略”,它再次利用了美国技术上的非凡能力来抵消莫斯科在数量上的优势。
美国并没有试图找到一种普适型的“抵消战略”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国所面临的每一个可能的威胁,如果它这样做了,必定会遭到失败。在对付越共或伊朗革命时,核武器毫无用处,但是事实证明它们在阻止苏联吞并西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文章称,考虑到五角大楼面对的问题已经比70年代大为增多,采取普适型的“抵消战略”只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美国应该对它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量身订制,把战胜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作为其更为具体的目标——特别是战胜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