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到1989年6月期间,五道口的北京语言大学里,活跃着一个哈萨克斯坦的小伙子,他的一字胡须令不少老师和同学印象深刻,一脸灿烂的笑容让大家记住他的名字——马西莫夫。
当时的哈萨克斯坦仍属于前苏联,马西莫夫与其他23名前苏联留学生一起进入三系学习汉语,是政府奖学金生,免学费、住宿费、书费和医疗费。时年23岁的他,行事谦虚低调,对人有礼貌,总是主动和老师、同学们打招呼。
踏入北京语言大学小巧而精致校园,马西莫夫首先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他和来自亚洲、非洲、欧美等多国的留学生一起上课,聆听北语老师精彩的讲解。课堂上的他勤奋努力,总是认真听讲。
课下的他十分活跃,凭着自己幽默、爽快的人格魅力,与各国学生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在留学生中很有人气。
随着对语言掌握加深,马西莫夫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也愈发着迷。这也促使他对中文的学习再下大力气,不仅说得一口流利汉语,也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为他日后的专业学习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