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此次访华将会更多体现中美在一些国内政治攸关问题上的相互支持,这包括反腐败和经济结构调整。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相互支持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但不会妨碍“利益共同体”的进一步加强。人们应当注意到,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他11月3日的演讲中还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两国都面临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力的考验,我们必须在华盛顿和北京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回顾2009年11月奥巴马首次访华5年来的美国对华外交和中美关系,一页页翻过历史记录,一层层剥开事物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种日渐清晰的竞合关系,它不像一些人吹嘘得那么好,但也绝不像一些人贬低得那么坏。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上升大国和守成大国,均在主观意志上拒绝对抗冲突的“宿命”,但也对对方怀有深深疑虑。美方并不能确信,中国在亚洲的行为是扩张性谋霸战略,还是防御性和平崛起;中方也不能确信,美国在中国近边的行为是进攻性包围战略,还是防御性遏制战略---答案要待历史揭晓。但毕竟,两国关系正在告别结盟或者趋敌的不切实际幻想,脱离神坛化或者妖魔化对方的低级趣味,形成边合作边竞争、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的新常态,在竞合中摸索更好的共存方式,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相对较好的状态?
过去5年,中美关系好像穿越了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其实那些只不过是过渡性、阶段性的现象,实力对比这一塑造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还在动态的变化和结构的流动之中,真正的“十字路口”还在前头。2009年奥巴马首次访华时,美国的GDP是中国3.2倍左右,日本的GDP则比中国多15%。2014年奥巴马再次访华时,中国的GDP已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是日本的2倍,中国也已成为第一贸易大国。短短5年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中国崛起正以史无先例的速度改变亚洲地缘政治版图和国际体系结构,中国、美国和世界都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讲都还没有结束“战略漂流”。
前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杰弗里·贝德曾是奥巴马对华政策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奥巴马和中国的崛起》一书结尾处留下忠告:“未来的美国总统需要在对华政策中寻求正确的平衡,以保持美国的力道和警觉,但不应陷入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困境---在那种安全困境中,美中双方都相信实力的增长必然导致敌对的意图,并且最终使敌意成为现实的响应。”没有理由不对这句话表示赞同,中美双方都需要以战略家的眼光、政治家的胸怀面对未来,延续、走通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希望北京会晤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也期待这次会晤所将呈现给人们的“惊喜”不只是形式上的,更是内容上的。
被遗忘的中国领土 苏联侵占中国领土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