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开始了“大国外交”的转变。之前,我国外交中的“大国”是指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巴西这些外交对象国,如今“大国”是指中国自己。外交地位的转变使我国外交理念面临一个新挑战,即外交是否需要区分敌友。来 自 西 陆 军 事 http://www.xilu.com
从不结盟走向不区分敌友,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中国绝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的“不结盟”原则之前,我国的外交理念是明确区分敌友的。
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与我国社会制度的异同程度将国家分为“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在60年代和70年代,调整为根据与我国国际地位的异同程度划分为第一世界(超级大国)、第二世界(超级大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这两种划分国家类别的标准虽然不同,但都体现出当时区分敌友的政治外交理念。
在不结盟原则的指导下,十二大报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我们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从此,我国外交开始淡化敌友的理念,外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任务使发展中国家的排序后移。十二大报告中的外交对象国排序为日本、美国、苏联、第三世界。
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报告取消了外交对象国的排序,提出了“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区分敌友的做法体现了开展经济合作的外交理念。
渐渐的中国的外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盟友也慢慢的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