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至1895年,日本帝国颠覆了亚洲的层级结构,重挫清朝海军,在辽东半岛攫取了诸如旅顺港之类的港口,开始让亚洲安全服务于日本帝国。简而言之,日本帝国通过有限的战争,使中国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中国也将还以颜色,通过有限的强制性外交政策收复失地。
美国为维护主导地位势必介入中日冲突
然而,未来冲突的几何结构远比一对一的中日战争复杂得多,而且美国也不可能会对战事坐视不理。
美国官方坚称无论谁家的旗子在亚洲水域的岛礁上飘扬,华盛顿都无意卷入其中。这是事实。不过,美国更很有兴趣维护其自1945年以来就开始主导的亚太体系。而且,允许任何一个沿海国家改变规则,无论是限制海空自由还是从另一家手中夺取领土和水域,都会开启一个危险的先例。
假如北京有一次侥幸地修改了体系,为什么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呢?如果中国能如此,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何尝不能如此呢?对美国而言,这不是在争夺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是在破坏原则,这就是为什么钓鱼岛和防空识别区与美国有关的原因。毫无疑问,任何美国政府都不会游离于中日武装冲突之外。
因此,东京、北京和华盛顿都会陷入到这场纷争之中。这样一场假象的战争意味着什么呢?克劳塞维茨敦促政治家们,要让所付出的等价于所收获的“政治目标”或“政治目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控制好战争的“量级”和“持续时间”。目标越高,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就越多,时间也会越久。投资越多,收益才越高。因此,牵连其中的这三个国家可能不会不惜巨资、不惜耗时,以自己的方式将战争进行到底。
克劳塞维茨预测,冲突的任何一方都希望己方胜出,因此,都会出动更多兵力以避免将先发优势拱手让人,领导者都担心会被敌人先下手为强。出动得越多、行动得越快,就越能保持领先的优势,越能提高胜利的希望。
如果每个人都能比成本效益逻辑的简单规定做得更多,那么利好态势就能巩固下来。华盛顿和日本在联合议事时,不能忽视这一点。一场看似不大的纷争,可能会迅速蔓延成中国和美日联盟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在东海之上,到底需要多少纷乱的怒火才能唤醒牵涉其中的当事人呢?领土纠纷,特别是领土和资源纠纷,常常让政治目标所被感知的价值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