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日货在中国虽遭到美、欧、韩跨国公司的巨大挑战,但因为其产品在中国中、高端消费者群体中早已留下良好口碑,所以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汽车为例,近二十年间虽然世界汽车消费市场普遍萎靡,然而我国却成了世界汽车巨头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最早打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制造厂商成为最大赢家。如日本丰田汽车2008年财年亏损总额44亿美元,在中国却有盈利约10亿美元;本田汽车2009年财年净利润总额31.8亿美元,而在中国的盈利为28.6亿美元,占其全部利润的近90%!所有这些,都是当年日本通过战争手段难于获得的。如此条件下,日本除非大脑进水,哪舍得与中国来场战争?——发动战争之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啊。
有人说:“中日战不战,不由得中国,小日本要在钓鱼岛、东海要与中国争地盘,所以,中日大战,必然在东海发生。”这话初听似乎有理,但只要冷静细思,会发现事情并不那样简单,那样严重:中国与周边国家没有一个不存在岛屿和领土之争,但近三十多年间,除零星冲突外,都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之所以如此,是彼此都认识到战争的代价太大,太惨重。而且,纵然赢了也不是一劳永逸。所以,除了擦枪走火的小冲突外,大仗是打不起来的。尤其是像中日这样经贸如此密切,而且军事上势均力敌的大国,大的军事冲突可能性更微乎其微——除非彼此都愿意在战争中毁灭。
90年左右体现中国家庭生活水平的录像机,大多为日本品牌
不过换一个角度而言,21世纪间,中、日确实将一演一场大战、恶战。但这场大战、恶战并非传统的、枪林弹雨的常规战,而是一场决定中国能否真正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的经贸大战(更严格地说,这场战争早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国门打开后就开始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只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这场大战将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己。对此,国人,尤其是执政者一定要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当今中国虽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却很低。另者,由于国民经济相对健康发展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十多年,所以,国际竞争力和经贸水平不但与美、日为代表的老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与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国人一定要有极为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