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该公司负责为企业提供如何跨越“撤资壁垒”的指导。外企解散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很多咨询师表示,审批过程中需要对过去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这就耗费很多的功夫和时间。
报道称,很多外企在进入中国后享受数年的免税政策,但如果不到免税期满就解散公司,就需要将免税的部分补缴。在解雇员工时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由于撤资需要大笔资金,据说一些公司不得不向日本总部要求汇款。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投资的一家机械零部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中国充当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位老板计划把在中国产量的40%转至菲律宾。
当时,由于日元升值和中国人员成本较低,总部设在西日本的这家公司与中国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从日本出口配件和原材料,在中国组装,然后将成品卖到日本,或在中国销售。过去销售收入一直稳步增长。
然而,本世纪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年年上涨,人员成本已涨至原先的两三倍。房租飙涨同样让人头疼。随着中国整体物价上涨,不动产价格也上涨了一倍以上。
不过,这位负责人并未告诉当地政府准备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菲律宾的想法,担心当地政府会设置障碍。
而今日企纷纷采取了“中国+1”的模式。这意味着中国基地会维持或缩小,但另外会在东盟国家设一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