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百多年前就提出了“脱亚入欧”的口号,意即不再与贫穷、落后的亚洲国家为伍,而要与文明、发达的欧洲国家为伍。而现在,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远远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而中国人依然要与朝鲜、苏联(俄国)和伊朗为伍,无法摆脱“亚细亚主义”的窠臼。
我们探讨甲午战争时,往往忽略了日本自身的发展困境,而过分强调中国本身的不幸。日本崛起并非一帆风顺,相反,日本的成功代价非常高昂。我们要问的是:“为何日本每次付出巨大代价后必然迅速恢复,而中国却不断徘徊”。这种徘徊不但表露在生产力和战斗力上,更突出的表露在文明进化水平上。来 自 西 陆 军 事 http://www.xilu.com
十九世纪之前,日本和中国都是闭塞落后的亚洲封建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绝缘。当时日本人的排外意识比起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人深怕西方人的思想、宗教入侵,于是在码头的地面上画上耶稣或圣母像,要求到日本来做生意的西洋人都要用脚踩过它们才能上岸,以此来防止基督教徒进入日本;丰臣秀吉时期的日本政府还残酷镇压国内的基督教徒,仅在长崎就有三万多名教徒被杀害,现在的长崎市还保留着纪念被杀害教徒的殉教者纪念碑。
美国舰队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和中国是同时遭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洲国家,在列强的侵略下,两国国内的社会矛盾都变得激化,于是日本爆发了打倒德川幕府势力的倒幕战争,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不同之处是日本的倒幕派取胜后建立了一个开明的、鼓励和支持改革的政权。而中国的太平天国领导人只获得了半壁江山就开始腐化,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穷奢极侈甚至比起清政府的官员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值得注意,历代日本权力斗争大多局限于贵族集团内部,而中国历代战争多属于外族入侵和军阀割据,造成巨大人口和经济损失。
日本在内战结束后开始了明治维新,全面吸收西方文明,当时有人甚至提出要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至于经济、军事层面的改革,就更不在话下。同一时期,中国也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是没有进行经济主、政治、文化层面的改革,所以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只不过是造出一大批用来打内战的洋枪洋炮,并买回了一大批军舰,而没能造就一大批懂科学、有思想的人。日本人显然没有“大中华传统”的心理负担,更没有异族统治的政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