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一直抗议美国“插手”亚太事务,尤其是在有争议的东海与南海问题,但美国并没有把中国的话当回事。
中日之间的友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聪明的政治家都应该能看到这点。你看整个近代历史,中日之间的虽然发生过两次战争,无论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二十年,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走的都是中日友好的路径。蒋介石、蒋经国在主政台湾的时候,日本和台湾是互相免签的。台湾人买个机票就直接到日本去了,他们去日本旅游、度假、学习,都很正常,也很方便。日本人到台湾来也一样。大陆在50年代那么艰难的状况下,毛泽东、周恩来都在推动着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那时候中国和日本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都能友好。中日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可是怎么最近弄成这样?中日之间的贸易额越来越大,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中国在日本的利益也越来越大,但双方的关系反而弄紧张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知识界应该有一种担当,应该为推动中日友好、亚洲和解、人类和平而去做一些工作。我们今天看问题的目光都是很短暂的,只看几十年。如果我们放长眼光来看,往前看一千年,中日之间还会这样吗?人类文明的整合、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怎么可能还让中日这样冲突下去呢?这个不可能的。所以,知识精英能提供的思想资源、学术资源就是推动中日友好发展,绝不能鼓吹仇恨。
金若木:最近马立诚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提倡中日关系新思维,说只有仇恨是没有未来的。
马勇:对,只有仇恨是没有未来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史上的仇恨,应该翻过去。当年中苏结仇那么严重,邓小平都能坦然地表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有邓小平这样的勇气与胸怀。
附记:这个访谈是金若木先生为《同舟共济》做的。由于篇幅限制,原刊没有全文发表。读过纸本的朋友建议挂在网上,这是一个比较全的文本。衷心感谢《同舟共济》、金若木先生,以及提过宝贵意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