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7章41条,分为总则、陆域安全保卫、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 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如今三峡工程竣工,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今年(编 者按:指2005年,下同)4月份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今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 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 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236。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 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今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 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
媒休报导“变迁”:从“固若金汤”到失望
2006年建成的三峡大坝,其工程质量一直受到质疑。而在这近21年中连续报导着也从最初的“固若金汤”到失望。
2003年6月1日,《新快报》报导了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的文章,文章称:“三峡工程从1993年开工至今,已经对13万多个单元工程进行了质量验收。每年的质量验收合格率都是100%。”
到了2007年5月,《文汇报》刊文题为《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新华网报导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而到2010年,CCTV新闻转述长江水利委官员的话说,今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大坝上。
齐岳山东北断裂是三峡最大的地质隐忧
大坝建成后崩岸明显增加,截至2007年9月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00多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2007年9月25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讨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专家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这是官方首次一改以往为三峡工程辩护立场,承认形势严峻。
今年1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发表标题《齐岳山东北断裂是三峡最大的地质隐忧》的文章说,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