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到清朝的一千多年里,中日每次交手,基本上都是因为两国间那个玉体横陈的朝鲜。甲午战争也是。
长话短说,开化党在日本人的协助下,成功实施了宫廷政变,杀了一批亲华势力的大臣,挟持了国王李熙,宣布改革,包括朝鲜独立、停止向清朝进贡、改革税制、废除宦官……等等。
但开化党统治朝鲜仅仅三天,就被清朝驻朝鲜的年轻军官袁世凯领兵粉碎了。开化党人或被诛杀或逃亡日本,参与政变的日本人有死有伤,日本驻朝鲜使馆被焚(有说是日本人自己点火烧的),公使竹添进一郎逃亡。袁世凯一战成名,次年得到李鸿章破格拔擢,成为清廷在朝鲜实权人物,全面掌控朝鲜的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结结实实一个朝鲜总督,年仅26岁。袁世凯经此一役发迹,日后成为中国政坛呼风唤雨的主。
本来这是中国大胜日本大败的事,只因平叛过程中,参与政变的日本方面有人员和财物损失,中日善后谈判谈着谈着竟然谈出了一个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成为日后引爆甲午战争的定时炸弹。只能慨叹,袁世凯在朝廷里的长官是猪一样的长官,队友是猪一样的队友。这同时也映射出,清廷摇摇欲坠来日无多。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共三款:1.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鲜教练(军队);3.日后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就这样,本来无权向朝鲜派兵的日本获得了随时可以向朝鲜派兵的特权;本来就在朝鲜驻军的满清中国反而将来要向日本通报才能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