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以来,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在线、钱江都市、衢州日报、衢州晚报等国家和省、市众多媒体记者,云集区第四小学,采访救了学生一家三口性命的姜文、陈霞和江忠
11月10日以来,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在线、钱江都市、衢州日报、衢州晚报等国家和省、市众多媒体记者,云集区第四小学,采访救了学生一家三口性命的姜文、陈霞和江忠红三位老师,他们救人的感人事迹从衢江传向全国各地。来 自 西 陆 军 事 http://www.xilu.com
说起11月9日那一夜的经历,翁明冲和翁进城两位学生的母亲姚慧芬眼中泛起了泪花:“要不是老师们的负责和小夏的帮助,我们或许已经阴阳两隔了。”
大爱,挽救了三条生命
11月10日,星期四,早上7:50,衢江区第四小学(原衢江区下张小学)六(2)班班主任陈霞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并开始了例行点名。
翁进城的座位是空的。
难道还在路上?陈霞在教室里等待。过了十多分钟,翁进城还是没有出现,难道是生病了,不能来上课?
在六(1)班,班主任姜文也同样发现学生翁明冲没来上课。“两名学生是姐弟俩,我和陈霞都很疑惑,怎么姐弟俩都没来上课。”姜文说。
两位班主任纳闷之余,心中突然有种不祥预感,随即给家长打电话,结果电话停机,“觉得很蹊跷,这姐弟俩不会无缘无故不来,当天我们上第一节,很快跟其他老师调课,8点左右,叫上体育老师江忠红一起开车去找姐弟俩的家。”
“当时,我们猜测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姜文事后回忆起来说,强烈的第六感告诉她可能出事了。一路上,三位老师仔细观察着姐弟俩上课的必经路。
十几分钟后,他们赶到了姐弟俩的家附近。在一番询问后,找到了姐弟俩的家。敲了很久的门,大声喊着学生的名字,可是房屋内始终没有回应,屋内的狗不停地吠叫。隔着门,侧耳听着,屋内还是一片沉寂。 “我们整整敲了五分钟之久,屋内还是没有响动。”
问邻居,他们说昨天晚上还看见屋里的灯亮着。
“难道一家人都外出了?”三位老师想起这两姐弟的母亲是大润发超市内名为“东方骆驼”服装店员工,于是决定去姚慧芬上班的地方看看。
为了不让外出的一家三口回来不知道老师来找过他们,三位老师写了张字条贴在门上。“翁进城翁明冲家长:姜文和陈霞因孩子未准时来上学,来你家中,请家长看到后立刻和老师联系,2011年11月10日”,同时在字条上留下了姜文和陈霞两位老师的手机号码。她们这样做是希望家长看见以后给老师打个电话。
大家火速赶到来到姚慧芬上班的地方,店长夏肖艳相告,这个礼拜是姚慧芬早班,本来7点15分必须到店里。但是,姚慧芬今天也没来上班。“当天八点左右大润发的人给我打电话,问我店门怎么还没开。”夏肖艳说。两位老师更是慌了:肯定出事了。在场的几人马上商量了下,店长因为对姚女士家里比较熟悉,由她前往家中再探探情况,两位老师负责联系姚女士。打电话还是停机。姜文一开始以为是姚女士舍不得冲话费,于是她们找到服务点,花了11元钱给姚女士的手机充了值。
再打,电话没人接,接下去15分钟,姜文和陈霞反复给姚女士打电话,电话始终没有打通。9点左右,电话终于通了。姜文老师大声呼叫“翁明冲妈妈,翁明冲妈妈,我是姜老师…”终于,电话那头响起了姚女士的声音,很微弱,发出“啊啊”几声,然后响起了摆弄手机的声音。
姜文老师焦急地连续大声喊叫“翁明冲妈妈,翁明冲妈妈,我是姜老师,你在哪里…”,电话里终于又传出了声音“啊,老师啊,谢谢老师…”,陈霞老师心急地抢过手机,焦急地询问“你们到哪儿去了?”“就是起不来…孩子也起不来…”姜文和陈霞把手机调整到免提状态,姜文继续喊叫“翁明冲妈妈,孩子在不在你们边上?”“在的”“翁明冲眼睛有没有开着?”“开着”“翁进城眼睛有没有开着?”“开着,就是起不来…啊,他们…”,一会儿,电话又没了声音,姜文老师赶紧打电话给店长,得知店长已经联系上姚女士弟弟……
这时候已接近9点,店长已经在姚女士家门外。原来,和三位老师分手后,店长赶往姚女士家中,发现她的电瓶车还在楼下。店长想踢开门,不过好在姚女士的亲戚在附近卖菜,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姚女士的弟弟。姚女士的弟弟赶到,对着门喊叫一番,竟然有一个老人开门了,走进门发现一家三口煤气中毒,晕倒在房间内……
开门的是姚女士的母亲,两个孩子的外婆,患有老年痴呆症,听到儿子的声音才开门。
前段时间孩子父亲回了江西老家。夜里,担心孩子外婆用煤炉烧东西出事,姚女士就将煤炉拎进了房间。她平时都是开窗睡觉的,但这天夜里降温,窗户关着,以致发生了这样的险情。
经过医院抢救,一家三口的命都保住了。衢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说,三人属于一氧化碳中毒,如果再晚半小时送到医院,人可能就没了。
责任,拉近了师生情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如果换成是别人,我相信他也会这么做的。”事后,我们采访了姜文老师,她显得很平静,在她看来,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并不需要过多的褒奖。
陈霞则显得有些腼腆,面对采访,她说,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救人,更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
在同事们眼中,姜文和陈霞都是充满爱心、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1997年毕业于衢州师范学校的姜文有着14年的教龄,陈霞参加工作也已经8年。
走进六(1)班,一眼就看见了贴在最后墙面上“勇敢、自信、快乐”六个大字。姜文说,这是“班训”。随即,姜文拿出“十大知晓学生档案”,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住址及上学路径、身体状况到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状况、用餐习惯、最好朋友,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记录的仔仔细细。“只有对学生了解的全面了,才可能对他们日常的举止行为有个准确的认识。”
这时,一张家长接送学生情况登记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学生毛文杰,电瓶车接送,路线是学校——下张村——三衢路——梨园。“我们对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接送孩子方式、接送路线等进行了详细登记,掌握学生出了校门后第一手资料。”
“陈霞老师是个情感细腻,做事细致的老师,班主任工作非常踏实有效,看到班级里有任何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她都会不屈不挠地做工作。”这是同事邵建刚对陈霞的评价。
班里有一名刚转进的女同学,经常用肚子痛、头痛等理由请假在家。陈霞知道孩子有厌学情绪。陈霞多次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可是家长每次都是口头答应,却不见行动。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在上个学期,陈霞推迟了接幼儿园女儿的时间,那5天,天天放学后到她家中家访。一次又一次,家长的态度转变了,老师的真诚家访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怀,比自己做父母还要无微不至,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孩子也体会到老师的一片苦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学期这个孩子再也没有请过假,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江忠红老师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邵建刚说,作为一个年级只有七八十名孩子的学校,却在衢州小学生篮球赛中拿了三个第一名,这和江忠红老师是分不开的。当老师准备开始一天上课的时候,江忠红和他的队员们已经在操场上出了一身汗。每天傍晚,朝霞的余辉映入校园的时候,老师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江忠红又带领他的队员们开始紧张有趣的训练。
这就是江忠红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爱心,洒向每位孩子
11月13日早上,区第四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姜文和陈霞陪着学生翁明冲和翁进城到市人民医院复查。14日早上,翁明冲和翁进城身体康复后回到了学校上课。
走进第四小学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四块大大的文化牌,最大的一块写着“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另外三块写着“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潜能的主人和命运的设计师”。正是这些教育理念,激励着姜文、陈霞等一批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用爱心去温暖每位孩子。
家住闹桥的钟希强是六(2)的学生,本该被划分到另外一所学校就读的他,坚持要求在陈霞班里学习。
这还得从头说起。钟希强是外来务工子女,每天父亲都要等到5点30分才能到学校接她下班。为了能让家长放心得接到孩子,陈霞每天都陪着钟希强做完家庭作业后等待他父亲来学校。这期间,陈霞也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原本只能考二三十分的他,现在都能考个80多分。“正是因为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儿子的成绩才能提高的这么快。”应家长和学生的要求,钟希强又能继续成为陈霞的学生。
家长满意、学生喜欢,陈霞觉得这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
陈霞的女儿正是上幼儿园的年龄,和许多妈妈一样,她希望一有空就能陪着女儿,女儿则希望妈妈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一起看动画、一起玩游戏、躲在妈妈怀里撒娇。
但是,为了家访,陈霞一次又一次推迟接送女儿;为了不落下一节课,拖着疲倦的身躯坚持上课并曾2次昏倒在讲台上;为了一个课件,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校正直到满意为止……陈霞把自己的一切放在了她另外孩子的身上。
“由于我们学校目前有539名孩子,其中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有39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2。3%。”校长马建红说,真是这个特殊的原因,学校的老师需要付出比其他老师更多的心血。
在姜文班里,有一位来自贵州凤冈的孩子,这名孩子十分要强,虽然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各科成绩都不及格,但是他学习却十分努力,进步最快的也是他。去年学校统一定制校服,他却没有报名。姜文感到很意外:孩子有什么困难?
姜文决定到孩子家中去家访。几经辗转,好容易才找到孩子居住的出租屋。这是一间仅十几平方米的农民房,屋内最高档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这个孩子就在昏暗的灯光下写着作业。一切都明白了,于是家访活动立刻转变为送温暖行动。姜文老师将全班同学募捐的60余元校服款郑重地交给了孩子的爸爸,并说这是全班同学对他孩子学习努力的奖励,其实那钱是姜文老师自已出的。
姜文还经常贫困学生送衣服,多次购买书籍和校服给家境贫寒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做好教育工作,姜文第一个报名参加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的培训,拿到证书后,姜文老师经常给孩子们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成为孩子们的心理咨询老师,耐心的她成为好多孩子的“知心姐姐”。
“在‘家长不能当老师’的情况下,我们就让‘老师来当家长’,让老师常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孩子’、‘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事后,姜文和陈霞告诉我们,对待她们的那群孩子们需要的是多些感恩、少些抱怨,多些大爱、少些烦躁,多些责任、少些轻浮,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