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对即将展开的香格里拉对话(SLD)的处理方式便可看出这点。一个亚洲记者这样描述香格里拉对话:它只向受邀的“军事届的斯皮尔伯格和克鲁尼”开放,它给亚
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的后续反应表明,中国对安倍二任首相以来的言行,已经极度不满,中日关系再次极度恶化,而且中国显然认为安倍的行为代表了日本政坛的集体右化和国策的整体转向。
然而,安倍晋三对这些批评看上去无动于衷。他在2014年新年感言中,又强调“恢复‘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发誓要“全面恢复日本的地位”。
在中日对话大门被关闭,特别是均毫无妥协迹象的情况下,国际媒体纷纷猜测,中日冲突是否会激化为战争,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是否会与美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展开殊死搏斗?这些问题,随着“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和中国清晰展现放弃“韬光养晦”战略和实施更富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外交政策,而变得似乎不那么虚幻了。
——战略再平衡:中日冲突性质的根本改变
中方对安倍参拜的强烈反弹,是因为近一段时期以来中日冲突的性质已经深刻变化。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家整体实力大幅增强,并从传统的内陆大国向海洋强国发展,利益诉求向能源资源供给保障、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维护延伸,为此调整国防和外交政策,扩张区域外交影响力,成为战略选择。
这就带来地缘上的重大结果:与作为岛国,对海洋能源资源和海上安全强烈依赖的日本的冲突变得突出。日本为了确保能源资源供应、海上通道和海洋屏障安全,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竞争,成为其战略上的首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