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解密档案显示:1976年以前,中国总共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大小不一的经济援助。援助支出总额究竟多少?至今仍是个谜。以越南为例
经济诉求超过了政治诉求,并且学会量力而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突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的内容,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内的实际状况,对外援助金额并没有相应大幅增加。
1995年以后,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贷款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合资合作项目开始受到更大的重视和鼓励。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自1995年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以来,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向74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各类项目252个。此外,中国也继续援助了很多的工程和对外项目,包括铁路、公路、工厂等等。…[详细]
质疑一:绝不附带任何条件,有时会导致负面效应从1964年开始,不附带任何条件一直都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圣经”。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这一主张也逐渐受到很大的质疑。
美国智库对外关系理事会高级学者费恩波姆在《外交政策》双月刊发文称,中国的援助或贷款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中国从不过分关心减少贪污,提高透明度,或者提高私营公司的条件;相反,它通常要求受援国家,购买中国产品或者雇佣中国工人。文章认为,向世界其他国家捐款时,中国不遵守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制定的规则。中国的贷款通常是秘密协商,没有传统的附加条件,往往提供给那些西方国家资金害怕去的地方。这样一来,很容易变相地支持了腐败、黑暗的政权。
质疑二:中国习惯“单打独斗”,较少参加国际合作今年4月6日,商务部公布了2010年度该部门的财政收支预算信息,支出总额为151。57亿元。其中,外交支出是占比最大的支出项目,总额高达140。6亿元,而对外援助总额为130。85亿元,占财政拨款总支出89。8%。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和美国政府在纽约举行了一个海地重建筹款会议。超过50个国家共捐助了5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