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电力国际兼中国电力新能源董事长李小琳近期被诸多传言包围,有香港传媒于2月底指称她在海南大量圈地
八宝山为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孤立残丘,附近山间出产耐火土、白土、灰石等八种建筑材料,因此被称为“八宝山”。八宝山南麓原有元朝至正年间海云和尚所建的灵福寺。明朝永乐初年,相传司礼监太监“刚铁”墓修筑于此,旁边建延寿寺,后改名褒忠护国寺。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则通告,将这个颇具神秘感的地方再次纳入公众的视野。该通告称“截至2013年9月底,革命公墓骨灰临时存放室已经存满,无法继续接收逝者骨灰存放。”对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大多数人耳熟能详,但知之不多。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如何解决“客满”问题的?它的内部布局又有什么规则?为什么每年会有上千的骨灰盒存进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边扩建边提高“门槛”
从北京天安门前的长安街西行15公里,石景山路北有一座古朴的门楼,门口有两尊石狮和四棵古柏,这就是著名的八宝山革命公墓。这座公墓的所在地原本是明朝一位皇帝为纪念一名受宠的太监而修建的一座祠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命令北京市政府为革命先烈的遗骨寻找一个埋葬之处。这座祠堂于是被选中为占地大约10万平方米的八宝山公墓所在地。
近半国家前领导人骨灰陆续迁出
进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共领导人享受的人生最后一项政治荣誉。不过,近几年,一些领导人的骨灰纷纷回到出生或曾战斗、工作、生活的地方,以完成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