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东北的哈尔滨,虽然从小唱着“大刀向鬼子的头砍去……”,听着历史老师很愤恨的叫日本人“倭寇”、“鬼子”,看着
文章称,日本人就是这样在承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学会集团行动。长大以后,这种压力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进入公司以后,宴会上也有很多规矩,不得不处处小心。比如让谁来说祝酒词,给谁倒酒等等。被这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肯定不仅仅只有作者一人。
文章称,住在这样的日本便会开始羡慕中国。80年代作者第一次到中国时,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小学并不提供午餐,学生可以回家吃饭。而且初中和高中没有校服(如今在中国,穿校服的学校已不在少数),学生可以穿便装上学。而日本的初高中则规定必须穿校服。学校经常会检查学生着装,着装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同学会被老师严厉批评。如果穿“奇装异服”上学,还会被其他同学欺负。
看着中国的初高中生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上学,作者不禁感慨“真自由啊”。而日本人却被规律束缚着。如果破坏规律,便会受到社会的制裁。
相反,主动遵规守纪的人则会受到尊重。日本人要时刻考虑社会的规章制度,很容易将自己塞入集团行动的框框内。
文章称,当对日本社会的束缚感到疲惫时,只要来到中国便会觉得重获自由。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么讲究规矩,在中国无需努力迎合别人。
在公共场合也可以大声讲话、在地铁和公交车上也可以打电话、买东西可以讨价还价、在车站和餐厅不好好排队也不会遭到指责。当然,还可以剩饭!这让作者觉得中国社会让日本人获得了解放。
重视个性的教育、认可多样性的社会以及充满个性的商品。从孩子时开始就经常听日本把这些目标挂在嘴边,但是日本似乎一直没什么变化。那个女孩成为学校“光盘”运动牺牲品的事情让作者觉得日本仍旧是重视规矩的相互监督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