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东北的哈尔滨,虽然从小唱着“大刀向鬼子的头砍去……”,听着历史老师很愤恨的叫日本人“倭寇”、“鬼子”,看着
这名女学生为何吃了自己原本不能食用的加入奶酪的什锦饼呢?文章称,实际上,这名女学生的班里有一个目标——午餐不能剩饭。女学生想为班里的目标作出贡献,在偶然有同学喊谁还要什锦饼时,就表示自己想要。剩下的饭菜没人爱吃,其他同班同学都不想吃。这名女学生可能是想“我一定要为大家作出贡献”,于是要了一个剩下的什锦饼。
作者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悲痛,同时气愤地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其元凶就是不许剩饭的目标。作者在儿童时代也曾遇到相同的规定。只要身体没有不舒服,午餐就要一点不剩地吃完。这是为了消除挑肥拣瘦,摄入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当时作者强烈认为,如果饭菜没有吃完,就是对不起制作饭菜的人以及培育蔬菜的农民们。自儿童时代起,日本人就经常被提醒“要完全吃完”,并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长大。
作者回忆称,有一次,由于肚子很饱,面包吃不完,就将一部分面包扔到了垃圾箱里。于是老师停止了讲课,开始寻找嫌疑犯。老师带着可怕的表情,不断向班里的学生怒吼。由于作者扔掉面包,同班学生全都受到牵连。从那以后,作者洗心革面,决心要忍着吃完所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