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亚洲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中日领土争端中发生的事情,对于所有将自己的经济复苏建立在中国人消费热情上的出口国家来说是一个教训。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物出口量为16265吨,同比下降3。5%。而2012年的稀土出口配额为30966吨,实际出口量仅完成了配额的53%。中国稀土出口量连续三年出现下降,国际稀土市场供过于求是主要原因。
西方意在冲击中国战略资源保护
五年前,中国曾因相似的案情坐上W TO的被告席。2009年,美国、欧盟、墨西哥将中国铝土、焦炭、萤石等九种原材料出口管制措施诉至W TO。2012年1月31日,WTO发布报告,驳回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终裁我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
“事实上,在欧美提起原材料争端案之时,就已经有所布局,是在为稀土这一目标投石问路。”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而真正让他担心的是,稀土可能也只是一个切口,欧美日国家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最终冲击我国战略资源的出口管理制度。
根据《2014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目前我国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有22种,实行出口配额招标的有4种,主要涵盖农产品,煤炭、原油等能源产品,以及少量的有色金属资源。此前,按照W T O原材料争端案的裁决执行之后,我国已经取消了对九种原材料的出口配额措施。也就是说,如果稀土案中涉及的产品再取消配额管理的话,那么我国有色金属领域就将告别“配额时代”了。
在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 T 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看来,这对我国从8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的出口配额管理制度无疑是个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即使稀土案尘埃落定,后面还会有其他战略性资源的博弈。因此中国必须在战略层面做好准备,并对当前国内可能“授人以柄”的相关措施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