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网刊登的一篇讴歌拆迁工作的文章,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这本书的选文和编辑,是在朱镕基同志亲自指导下进行的,延续了前两本书的惯例,依然是讲话稿,原原本本地呈现当时的真实情况。”黄书元介绍,2011年底,《朱镕基讲话实录》上市才两三个月,编辑组就投入到《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的工作中。“因为《讲话实录》反响非常好,上海的同志就反映:‘这套书收的是朱镕基当总理时的讲话,他在我们上海当市长和书记时也有很多精彩的讲话啊,可不可以再出一本《上海讲话实录》呢?’于是我们收集了近300万字的上海讲话资料,从中筛选出40多万字的初稿。”
和出版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书比起来,这种方式更有挑战性。“毛泽东、邓小平的书,都是中央文献研究室整理出来交给我们。吴官正同志最近出的《闲来笔潭》,是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写些东西,由打字员送到我们这儿。朱镕基同志的书,挑选难度要大些。他已经85岁高龄,仍然坚持逐篇审阅了全书。”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的首印数为110万册,包括100万册平装版和10万册精装版,黄书元说:“我们有信心,不出一周,这本书肯定会上畅销书排行榜。一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二是这本书自身的价值,三是书中很多内容契合现在的社会氛围。”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在中国图书市场上,能卖5万册就是畅销书,“朱镕基的书上百万册,何止是畅销书,简直是‘超级畅销书’。”“超级畅销”带来了“超级稿酬”。黄书元估计,朱镕基3次出书可获得版税收入三四千万元。“但是,直到今天他没有拿一分钱稿费,也没有花一分钱。据我们了解,他成立了‘实事助学基金会’,将所有版税捐给基金会。他会成为我们国家个人捐献稿酬最多的作者。”
“有时候读他的书都会流泪”
从第一本《朱镕基答记者问》开始,人民出版社的青年女编辑鲁静就被借调到“朱办”(朱镕基同志办公室的简称),和“朱办”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一同进行资料收集、挑选工作。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朱镕基时的情形。“黄社长介绍我是历史学博士,朱总理马上说:‘哦,这么年轻的女博士啊!’一下子缓解了我初来乍到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