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盟可能因克里米亚问题进一步制裁俄罗斯的威胁,俄总统普京选择向中国靠拢,推动与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天然气等能源方面的合作。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采取军事行动后,中国与印度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相同,既不谴责也不纵容克里姆林宫。北京对此事的回应颇为模糊。秦刚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称,“中方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中国后来“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宣布中方考虑到了“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的复杂性”。看起来,中国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敞开大门,因为其发现自己将来有类似的困境,无论是在陆地边境——从阿克赛钦到不丹,再到长白山——还是在南海。
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谴责莫斯科支持下的克里米亚公投时,中国投了弃权票。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都没有从中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尽管普京和奥巴马都曾致电习近平,恳求他从俄罗斯或美国的角度来考虑乌克兰的局面并投票。在避免评论公投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敦促各方“冷静、保持克制,防止局势升级和恶化”,并补充称,“政治解决、对话是唯一的出路”。简言之,在吞并成为即成事实后,中国站在普京一方。
中国在乌克兰的投资也是中国反应谨慎的一个原因。2012年12月,乌克兰前任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和习近平主席签署了总额高达100亿的协议,中国将投资乌克兰农业、航空、能源、金融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使之成为乌克兰第二大贸易伙伴。协议包括一项核条款,规定在乌克兰受到核攻击(甚至核攻击威胁),北京就会为基辅提供军事支持。考虑到当时基辅的政治方向,这个条款可是被视为是一个中国认为不会兑现的甜味剂,因为他知道西方国家针对乌克兰发动核攻击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基辅政治方向发生变化,中国对基辅的责任却大致相同,因为俄罗斯利用核武器攻击乌克兰的可能性也接近于零。
尽管亚努科维奇的倒台令中国失去了一个盟友,但新基辅政府更有可能会对继续深化与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关系感兴趣。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会小心行事,以免因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与莫斯科过于密切,破坏与新基辅政府构建良好关系的桥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基辅有可能会在这个问题给北京留下空间,以免危及本国经济与军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