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过争议麻烦的历史,而且中国威胁到俄罗斯希伯利亚自然资源的前景并非不切实际,但俄罗斯“熊”与中国“龙”似乎找到了越来越多同共点。
同时, 陆续减少的飞行时数也体现出CF 制造时 质量管控极高水平稳定的信心把握。
以上 5 点就是初步的判断结果。
同志们, J-20 的小批量试生产型已经在2013年正式出来, 走的依然是类似当年J-10 的路线。
CF 在J-10 获取的宝贵成功经验被完整的复制到后续换代机型上, 以尽量少的代价获得数据测试, 加速完成到小批量的程序段上, 再以充足时间以循序渐进的办法把问题基本在小批量制造时段里就爆发并解决掉, 尽量在小批量时就冻结拿下稳定技术生产方案,以免后续大批量时造成被动。
4架试验机按四代机的代价来看已经非常可观, 算上后期的双座机, 基本可以满足初期试飞要求。
现阶段J-20 不会再大改, 为战斗力快速成型先打下基础, 留出时间空间等待自身技术过硬成熟。
结 束 语
亲爱的达瓦里希, 伟大的CF 最让人赞赏的地方就是:
它已经学会如何用尽可能低的代价, 通过严密科学的流程快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绝不会单把希望寄托在等、靠、要上面, 让自身的劣势封住自己的优势长处, 不因短废长, 尽一切可能牢牢的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没有强势的发动机不要紧, 没达成最佳理想方案也不要紧, “ 决战 ” 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我们还有时间完善我们的建设,绝不能因此停止前进的步伐。
只有努力不断前进, 才能活着平静等待着……决战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