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使用“再”字意味着中国方面认为,在乌克兰问题上,曾经发生“走极端”的问题。一是乌克兰反对派曾经走极端。
这将是一场意识形态冲突缺席的冷战。双方都高喊着同样的民主自由口号,指责对方背弃了同一套国际法和正义原则,而实际上开展的是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势力范围、联盟、经济封锁、军备竞赛。以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代国际政治将在一些地区和问题上倒退到19世纪,美国将“回归欧洲”,当然还有它根本甩不掉的中东。
第二个疑惑是:国际规则是不是变了?克里米亚事件期间,中国网络上流行的著名段子是:近来安理会各大国就像拿错了讲稿,美国在高喊“主权不可侵犯”,俄罗斯则践行“人权高于主权”,欧洲在讲“维护领土完整”,中国则在关心“打击恐怖主义”。对中国反恐的描述并不准确,但对西方和俄罗斯的调侃却令人莞尔。
普京3月18日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的讲话犹如华丽转身,完全用西方的语言和逻辑,阐述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正义理由。以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普京如果只是强硬,还不足以让人痴迷。但他现在显得既强硬又狡猾——所谓“有勇有谋”是也,甚至带了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让他在中国的好评率跟在俄罗斯一样飙升。但中国人这种“好评”的背后,总带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惑。中国人给普京“点赞”,但在网上,点赞不等于支持。
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原则性的问题。当近年来西方多次以“人道主义灾难”、“全民公决”等原因对其他国家进行主权干涉的时候,中国从来不以为然。多年来,至少俄罗斯还是跟中国站在一起的。在国际话语权争夺的舞台上,中国至少还有俄罗斯这个“小伙伴”。如今,普京摇身一变,让中国有点不知所措:世界的规则真是要变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