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目前,北京仍旧像往常一样非常低调并在众多国际问题上抽身而出。
特别是在今天,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对海外资源、能源和市场的依赖依然很大,中国需要世界,需要欧洲。习近平主席对欧洲的访问,就是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申和肯定。我们不能为“欧洲无用论”所迷惑。目前在中国学术界、舆论界甚至外交界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欧洲是由一群小国、和一群不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小国所组成。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是忘记了欧盟依然是世界头号贸易实体,超过美国,也超过中国……
最近因荷兰慰安妇问题受到压力的日本,担忧自己在欧洲的形象进一步受损,提前派出高级外交官前往欧洲各国“公关”。不过,日本人唯独没去德国,个中原因显而易见。
安倍为何没有选择去德国宣传?匿名接受采访的九州大学教授认为,最大的障碍可能在德国民意:62%的德国民众反对扩大德军海外活动,并对历史抱有深刻反省态度。安倍政府大力推动的行使集体自卫权,可能会招致德国民众反感。在这个欧盟的主要领导国,日本形象已经落后于中国,在与德国的经济合作上,中国也已赶超日本。安倍如果此时访德,就是“读不懂空气”了。
德新社透露,因为担心中国的“反日宣传”,日本在中国宣布习近平访欧后不久就派出高级外交官前往欧洲,以表明其立场和避免“误会”。报道说,在海牙核安全峰会前,中国加大了对日本的施压力度,要求日本就“大规模存储武器级核材料”作出解释。这些极具特色的话语背后,有创造孤立日本氛围的意图。中日因钓鱼岛争端关系颇为紧张,北京认为这是日本没有反省战争历史的结果。《读卖新闻》称,仔细研究中国官员批评日本史观的文章,可以发现共同的模式:给安倍贴上“军国主义分子”标签,散布日本是危险国家。
这种日媒眼中的“宣传策略”在美国官员看来“效果明显”。25日,在东京举行的一场关于东海紧张局势的座谈会上,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防部助理部长的格雷格森称,日本在与中国就争议岛屿展开的公关战中已经失败,“掌控权落在中国手中”。他和出席会议的美国前海军少将麦克德维特都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将日本描绘成军国主义抬头的侵略国家。麦克德维特还建议,日本可以转守为攻,承认这些岛屿的主权存在争议,将该争议提交国际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