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正式开幕,来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50多位领导人齐聚海牙。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
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多次指出限制军事发展的日本拥有大量武器级核材料值得警惕,而这些材料恰恰是美国“借”给日本的。有核武的国家的核材料基本都处于政府的监控之下,但是这些被“借”给各国的美国核材料就无法处于监管之下,其扩散的风险要大于其他国家。
还有一个就是核设施的安全,这一安全事关核设施地区居民的福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直接导致了这一地区成为无人区,而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又差点成为世界级生态灾难。
而且令人气愤的是,日本在为周知周边各国的情况下擅自将核废水排进太平洋,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对日本核辐射区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就目前的世界形势而言,发生核大战的可能性很低,但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民用核电站的安全系数却很难保证,像日本这样将核电站建在地震带上的国家并不少。
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牙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核安全观”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独立提出国际理念规则。在毛泽东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三个世界理论是中国对国际理念的重大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进入韬光养晦的阶段,在国际舞台上很少提出新的理念,更多的是“附和”与自身立场相似的国际新规则,而并非是原创一个理念。
在胡锦涛最后的时期,中国针对中美关系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但是这只是指导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不是涉及全球的新理念。
而此次首提“核安全观”,不仅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个,这意味着中国的外交走过了“附和”的时代,进入了“倡导”的时代,正在崛起的中国依然需要韬光养晦,但是离崛起目标甚近的中国也需要奋发有为。
怎样奋发有为?不仅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而且要提出新的国际理念。中国的崛起将彻底解构工业革命四百余年来的世界格局。要实现上述转变,习近平必须建立一套与这种转变相匹配的新型国际观。虽然中国必须同样以实力说话,但却要打破“国强必霸”的逻辑,超越“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大国发展老路,为国际关系的变革提供新思路、新理论。
习近平的核安全观“坚持理性、协调、并进”,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习近平倡导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习近平最后指出,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
中国反客为主 推核安全观破美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