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在最后一站成都访问时,特意安排到西藏餐厅享用午餐。分析指这项行程凸显米歇尔今次“柔性外交”暗藏机锋,希望以此带出美国关注西藏人权的政治信息。
然而,对于这样一次本来比较轻松的访问,美国国内某些舆论却偏要向米歇尔施压,希望她在访问中向中国提出政治议题。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伊丽莎白-伊科诺米3月15日在博客发文,以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劳拉-布什为例,称米歇尔“有机会做得更多”。
不过美国媒体认为,米歇尔的风格与之前的美国第一夫人不同,她此次访华很可能和之前的出访一样,避开敏感话题。
根据中美两国官方披露的消息,米歇尔一行将访问北京、西安、成都等地。
英国媒体3月15日称,米歇尔将访问中国的教育机构和历史遗迹,讨论美中两国的教育问题,向年轻人“谈论教育对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所具有的力量”,并告诉他们“有关美国的事情以及我们珍视的价值”。
对此,伊科诺米称,公共外交确实相当重要,但仍替代不了外交政策。因此,米歇尔“应当考虑把美国政策纳入这次将近一周的公共外交行动”。
她“提醒”说,当中国媒体积极报道米歇尔此行将不会碰触敏感话题时,美国媒体却认为,与前总统克林顿、布什的夫人相比,米歇尔显得缺乏“政治抱负”。
希拉里1995年在北京出席第四届妇女大会时,曾要求中国改善人权状况;劳拉-布什6年前在访问泰缅边境的难民营时指责中国没有对缅甸军政府施加足够的压力。
“美国的第一夫人有机会做得更多。”伊科诺米似乎在为米歇尔支招说:她此次公共外交的主题为教育,将之与现实政治议题联系起来并不难,因为教育主题本身便可以涵盖美中文化与信息交流中更广泛的议题。比如,当美中两国第一夫人会面时,米歇尔可以向彭丽媛提及美国记者申请中国签证时遭拒、开放更多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美国大学与中国机构建立伙伴关系时面临政治挑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