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合众国际社2月26日文章,原题:不要重塑俄罗斯熊和中国龙 上周我给(美国)政治人物的地缘政治指南是“不要输掉战争”。
港报:两会发布会“脱敏”显中国政府自信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香港媒体称,为期十多天的两会,不仅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是媒体每年一次的“新闻盛宴”,一众中外记者自然不会放过各种敏感问题。而境外记者格外重视自己的“优势”,专问内地记者无法问的问题,也成为参加两会报道的境外媒体的特殊经验。而因提问场合的公开,敏感问题的回答也让内地记者乐见其成地享受了提问红利。
据香港3月11日报道,统计显示,从1998年至2013年,16年间两会总理记者会共有193个提问机会,平均每年12个,而参会记者却从600名增加至三四千名,1/300的提问机会中近半都给了外媒。其中,英国以9次提问名列榜首,美国和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及路透社则以7次并列第二。
报道称,路透社记者在2012年3月两会闭幕会后的记者会上,向温家宝提了关于“王立军事件”的问题;2011年政协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之音记者更是直奔重点:每年开两会花多少钱?2014年政协新闻发布会上香港记者的提问,都给人留下深刻的犀利印象。
报道认为,境外媒体虽“难缠”,大会发言人的回应却愈发从容。面对各类敏感问题,2010年至2012年的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2013年后接任的傅莹和吕新华均未回避。曾任职外交(或外宣)部门,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他们并没有用“正在调查中”、“目前还不清楚”等外交语言一带而过,不说“无可奉告”更是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的规则之一。
为了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分钟”,发言人在台下需要付出“十年功”。为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他们需要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