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长平静表达了立场,但其口气一点没有软弱之分。日本媒体也报道了王外长的回答内容,由于许多日本人为“王毅大使”担任中国外交部长高兴过,自豪过,期待过,所以,不少人对王外长的对日强硬感到
我曾在东京亲自目睹过王毅的日语演讲。令人震撼,其日语表达的流利程度、用词水准等,从我日本人的立场看,只能用“精通”或“一流”来加以形容。当时不少日本观众也被他大方,爽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住。总之,参与日中交流的日本人对王毅先生的评价普遍是高的。不过,从中国内政的角度看,他作为“知日派”的身份也相当敏感而复杂,即不少中国有关人士会带着有色眼睛观望王毅的工作:“他是日本派,容易对日软弱”。我相信,这是搞外语或搞地区研究(regional studies)的人绕不开的普遍担忧。
比如,我作为搞中国研究的日本人,往往被本国人视为“亲华派”(pro-china),或“对华软弱”。包括在哈佛大学内搞中国研究的美国人往往也被同事们视为“Pro-China”,被讽刺为“他带着私人情绪,谈中国很不客观,趋于迎合中国”。
深信,王毅外长在国内外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况。而正因为如此,自从他担任外长至今,王外长对待日本格外小心谨慎。据我观察,他谈及日本时尤其不松口,甚至故意用力,使劲,强硬,免得被国内“对日强硬派”之势力看做自己是对日软弱的。用一名哈佛教授的话来说,“王毅应该这样,否则在国内难以站得住脚”。
3月8日上午,王毅就“中国外交与对外关系”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当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及当前的日中关系时,王外长回答说,“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