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日前发表文章,题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中日关系。作者季绍斌。文章如下:
2012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发生的事情,让两国国民离“心态正常化”越来越远。
2012年9月日本野田佳彦内阁对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行“国有化”,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痛批和反制强硬态度,直至今日。中国不少城市爆发了两国建交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日游行”。
这些内容在日本普通家庭的电视屏幕上持续、生动、集中地播放。中国政府批评日本政府: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采取了“国有化”,称之为“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侵犯中国主权的恶劣行为”,中国人普遍认为“造成当前危机的一切责任在日方”(因为日本人从不反省历史);同时日本政府也在批评中国政府:中国近年以来不断“侵入”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本网注)有关海域,不断扩张海洋态势,日本人普遍认为“造成当前危机的一切责任在中方”(因为中国人对日本外交官、日本企业、日本公民采取暴力行为)。
日中互相指责是可以理解的。不管其政策的一贯性和公信力如何,政府总是要维护“国家利益”的。无论其主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如何,民众通常希望看到“民族尊严”得到维护。因此,政府也好,民众也罢,轻易不会向对手妥协,即使搞不清真正的对手是谁。
呼吁冷静,主张对话,倡导互信的声音并非没有,而是存在的。
2012年9月底,村上春树为日本《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撰文,对因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导致日中交恶,破坏日中民间文化交流的现状,表示了沉痛的担忧。他写道,“领土问题本来就是通过实际谈判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它必须是可解决的。但一旦领土问题超越这条界限而踏入‘国民感情’的领域,就变得出口难寻,危险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