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41导弹可以说是这几年中国军事的一个神话。再经老美的连番“吹捧”已近似恐怖之物。东风41可携带10个核弹头、最大射程14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毋庸置疑的是
装备型号繁多,零件互不通用。第二炮兵某旅紧急拉动,300多台车辆装备,竟有90多种型号,通信营光是发电机就分为12种。旅领导倍感无奈:「这要是上了战场,光是备件就得多拉好几车!」
技术体制各异,往往自设壁垒。某部考核现场,负责调度协调的勤务连长「左右开弓」,一手拿一个对讲机。为啥?因为各自采取不同的特定频段,通信、侦察两个部门的对讲机不能「对讲」。
「信息烟囱」林立,难以互联互通。空军某导弹旅是周边多个友邻部队的战时防空领头协调单位,但他们的指挥信息系统与兄弟部队不能兼容互通。「真到战时,各自为战,也意味着被各个击破。」该旅领导叹息。
考核标准不一,令人无所适从。年初至年末,某旅先后3次迎接上级考核,但是每次考核标准都不相同。官兵困惑不已:如果训练考核的指挥棒本身忽长忽短,部队如何能找准实战化训练的标尺?
数据管理分散,不能聚沙成塔。大数据时代的战场上,数据就是子弹。但是,我军数据库建设明显滞后,按什麽标准建库,按什麽标准入库,数据分享有哪些原则,都缺少统一规范。
登高望远,未来作战是基於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而标准化正是体系作战的基石。没有标准化,即使拼凑出了作战体系,也无法产生精准的末端执行力,不过是沙上建塔,风一吹都会倒,怎麽经历战场的硝烟?
「标准化问题,解决好了就是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不解决就将成为我军未来体系作战的『死穴』。」一位将军的话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