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军“361”号潜艇,“418”号潜艇,以及“160号”导弹驱逐舰分别失事,多名官兵惨死。
如果力量增大,超越其承受极限,它会像蛋壳一样破碎。此时核潜艇30米、50米、100米、200米……不断向大海深处下潜、再下潜,潜艇结构开始出现“嘎吱、嘎吱”的异常声响。漆黑的深海凶险异常,一旦发生意外便会葬身海底。黄旭华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登艇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发展拼搏了半个多世纪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深受大家拥戴,尽管他自己很反对,但还是常常被尊称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
那天下午,当完成任务胜利返航的核潜艇在码头停靠后,大家依次钻出艇舱回到地面。我跟随在黄老总身后,从架在核潜艇与码头岸边之间的浮桥刚踏上地面,听到身后的艇上发出“当啷”一声清脆的金属声响。这丝毫没能触动我神经的声响,却使走在我前面的黄老总即刻停下脚步,异常敏感地回过头,紧盯核潜艇发出声响的部位,随即非常严肃地把研制单位和核潜艇的主管人员召集在一起,责令他们立即查找发出金属声响的准确源头,即便连夜作战也必须彻底查清。
第二天清晨调度会的会议桌上,放着一个断成两截的大弹簧。这个大弹簧由酒杯粗的钢丝组成,有水桶粗,一尺多高。这就是昨天金属声响的源头,是这个大弹簧断裂时发出的声响。问题点找到了,至于是设计不合理?理论计算不准确?材料选用不合格?材料在使用中疲劳过度?
还是机械组合不匹配……这些假设的原因都将一一排查,从理论到实际,从设计图纸到模拟试验,直到水落石出、准确无误。黄老总赞扬了连夜排查同志的认真态度、准确结果。大家对黄老总则更为钦佩和折服,没有对核潜艇如同对自己身体一样的熟悉程度,没有内心的高度责任感,怎能具有如此敏捷的感觉和如此高超的判断力。弹簧断裂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核潜艇各个环节以至每个零件进行彻底检查的工作。因为核潜艇一旦进入备战状态,将会长达几十天、几百天潜入海底,不要说一个弹簧,就是一个螺栓也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毁灭性灾难。
2012年11月28日,我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参加了由“两弹一星”研究会核潜艇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09精神高层论坛会”,在会上又一次见到了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时隔24年,当我远远见到这位86岁的耄耋老人时,只觉一股亲近感袭入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