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18日在东京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就菲律宾的救援活动表示,美国和包括日本自卫队在内的盟国之间的合作进展顺利。
(三)新型大国关系的非西方维度。中国提倡新型大国关系是非西方国家对西方主导权的又一次冲击,正在累积成为新的话语体系。信奉新型大国关系者摒弃冲突不可避免的宿命论,认为在和平思想指导下,中美关系可以实现和平着陆,成为“前无来者,但启后者”的典范。在中国的国际政治字典中,大国的内涵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大国扩大到霸权大国、传统大国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新兴大国),这是与中国提倡的全球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相一致的。2013年3月27日,印度总理辛格在会见习近平主席时表示,印方希望同中方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沟通,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深化战略互信,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印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向世界证明,印中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17)同日发表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德班宣言》指出:“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重申21世纪应该是和平、安全、发展和合作的世纪。金砖国家本着和平、安全、发展和合作的崇高目标和共同愿望走到了一起。”(18)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语言正在成为金砖国家的共同语言,因而也具有了更大的普遍意义和影响。
(四)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和平共生。国际共生并非始于今日,但当前的全球化却使国际共生更加迫切和可能,“任何国家的‘自我实现’所能达到的程度、所能上升的高度,除了自身内部条件和努力,不仅离不开其他国家‘自我实现’的成果,而且只能在其他国家‘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才能实现。”(19)
迄今为止的世界强国理论都是源于一国的排他性,欧洲列强和英美霸权理论更是具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及以大欺小与以强凌弱的特点。但在全球化和多极化时代,世界上第一次有可能建构大国共生的现实和理论。中国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与新型大国关系等理念就是中国的实践努力和理论探索。推进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就是增强国际社会共生共赢的基础。我们所处的世界首先是物质的,因此加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安全和社会的合作是第一位的工作。但是,国际社会还需要从超越物质的角度来深化认识世界的物质关系,用共同制度来规范相互间的利益和权益,用共同理想来争取更多和更大的共生共赢。此外,国际社会在重视物质财富的同时,还需要建设精神财富,加大对理论建设的投入力度。总之,加强中国和国际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国际共生社会的努力方向。只有在此战略高度和长远视角之下,国际社会的共生基础才能得以建立和夯实。
四、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