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预测,因为安倍致使日本和中韩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也出现裂痕,在这种压力下,那么将使安倍被迫下台”。
当然,如果中国政府公开经济制裁日本,容易偏离WTO原则,更易给美国等第三方势力留下口舌,使贸易战升级。因此分析人士建议,更聪明的办法是通过一些比较隐蔽的手段打击和制约日本商品的销售。比如禁止日系车在国内媒体上刊登广告,可以阻断日企进行产品营销宣传的渠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几乎是要了他们的命。
显然,日本在政治上的“胡闹”已经屡次在经济上尝到“苦果”。此次在“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中国减持日股不论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都对日本构成压力。有分析称,中国抛日股可能只是对日本当局的一次警告,倘若中日争端持续升级,中国难免对日再次扣动经济扳机。到时候,稍有起色的“安倍经济”恐怕将一蹶不振。
经贸三十年中日角色已逆转,中国对日贸易关系始于70年代初,根据海关统计,197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仅有10.4亿美元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中日贸易发展迅猛,到1993年,日本已成为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占中国外贸比重20%以上,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依赖度之高可见一斑。但由于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上的争议,中日间长期形成了“政冷经热”的奇怪格局,尤其在小泉政府时期(2001年-2005年),日本政府还频频打出经济牌(如减少对华援助贷款、限制关键领域对华出口等),制造各种经贸摩擦,迫使中国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