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之间历史上就存在极度的怀疑。反对者则常常指出,因为几个微不足道的岛屿而使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交战,其经济损失会有多大。
太多的观察人士基于理性的想法赞同第二种观点。但是,即便东京和北京的最高领导人非常理性,钓鱼岛局势也可能导致战争。 如果说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为什么战争仍会发生?答案不是日本帝国主义或者因为国家之间有时不理性地相互讨厌。原因更加微妙。 中国和日本都知道,对于战争可能带来的结果,存在着概率分布问题。它们不知道实际的分布是什么,但是它们可以估计交战可能的代价和结果。
本质上它们承认,就战争而言,可以预知的一点就是战争的不可预知性。日本蓄谋已久:明年一月或对中国开战 日本12月11日再次向国际社会摆出一副“坚决抵抗中国”的架势。而为了防备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威胁”,日本决定在冲绳增加20架战机,并购置新型预警机提高空中监视能力。 安倍还希望借助这些“历史性文件”提升日本地位,让日本在全球安全方面“施展拳脚”。这使得外界眼中一个“黩武”国家的模样越来越清晰。
鉴于中国和日本外交官已经14个月没有高层接触,就连最简单的理性主义解释--即战争的爆发是因为缺乏沟通导致理性的误判--也变得有道理了。东亚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经济代价很大。
随着中国在法理上获得了对国家安全可能爆发战争的安排外,中国在军事上早也加紧了部署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完全准备。中国三大军事集结完成第一项,早在2013年9月份,中国大量的先进歼击机,轰炸机就已经以军事演习的名义部署到了福建厦门一带,并实施了高强度的训练和长途的军事攻击能力训练!第二项,在随后中国大量的先进海军军舰进行了换装和武器填充,基本上都是百分之百的满装运行!而第三项重大的军事集结,就是在前不久,中国在黄海和渤海某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
安倍此行礼单丰厚,宣布免除缅甸剩余1900亿日元的债务,并新增510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与几个月前副首相麻生太郎访问缅甸时的出手阔绰一脉相承。与美日走近的同时,吴登盛在3月还分别出访了挪威、芬兰、奥地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此后欧盟宣布提前解除武器禁运外的所有对缅制裁。可以说,缅甸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获得了空前的“丰收”。
西方打开缅甸大门
2011年3月上台的吴登盛的军政府开始有步骤的转型,并主动致力于推进缅甸的民主进程,比如与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和解。
中缅地域分布图
在推进国内改革的同时,缅甸政府也意识到,必须得到外界的承认、摆脱西方长久以来的制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才能获得更多经济发展的机会,稳固在国内的执政地位。因此,新政府将改善与西方关系、拓展外交空间作为重要目标,频繁出访或接访,向国际社会展示改革成就和新形象。
缅甸的转型与美国奥巴马政府“重返东南亚”政策产生了共振。为巩固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平衡中国在该地区强大的影响力,使缅甸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和印太两洋的 战略支柱及民主榜样,奥巴马政府对缅施行“务实接触”的政策,在缅甸新政府上台短短2年多时间里,就完成了总统互访,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