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11月23日宣布在它并不控制的一部分领土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这是它延伸管辖权的最新例子,显示出了其更大的战略:将作为世界最大强国的美国排挤出亚洲。
“战略性忍耐”难成日本对华政策
最近,日本前外务次官、内阁官房长官参事谷内正太郎在发表演讲时提出,日本对华应该采取“战略性忍耐”政策,即日本避免对中国的所谓“挑衅”行动作出情绪化反应,日本也不进行不必要的挑衅。这一提议貌似能够缓和中日关系,实际上却不具有可操作性。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将新设“国家安全保障局”作为“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秘书处,由谷内出任局长,而日版“国安会”效仿的是美国“国安委”——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日媒还总结了谷内正太郎和基辛格的相似之处,比如,谷内也做过类似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事情——今年6月,日本政府派遣谷内秘访中国,讨论重启中日首脑会谈的可能性以及两国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办法,但无功而返。
舆论认为,谷内正太郎是对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有认知、有判断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建议可以成为日本的对华政策。
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方战机未向中方通报即飞入防空识别区,就是日本不“忍耐”的例证。而目前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则是日方不可能实施“战略性忍耐”的现实因素,这并不以谷内正太郎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此外,日本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点。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以此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既得利益不被挑战。
2012年以来,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海监船、海军舰艇、空中力量的常规巡航、巡逻,已打破过去数十年来的局面;中国最近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更是打击了美国和日本在本地区的战略信心。这些变化,在美国看来已经改变了地区平衡局面。
作为美国的小兄弟,如果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实施“战略性忍耐”,美国是不可能同意的。而已经被绑在美国战车上的日本,过去很难,今后也很难拥有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
所谓的“战略性忍耐”,还带有权宜之计的味道。“忍耐”只是“战术性”的,针对的是一时一事,而不是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期来看,这不利于日本确立正常的外交观念,反而会使其认为因日本“迁就”中国,中国就应该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一旦这种错误的外交观念形成,错位的外交模式定型,中日关系反而会面临更错综复杂的局面,不可能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