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这种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中心心态在明朝达到了高峰,明朝是中国朝贡制度的鼎盛时期
所以会有这样的心态,两个原因:首先是在明朝及其之前,中国文明的确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有此实力,自然难免居高临下;其次,则是因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限制,东西方文明没有有效展开对话,中国人不知道除华夏文明外,还有同样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所以,当时中国人的中心感,也算是师出有名。
清朝延续了这种中心意识。17世纪晚期,台湾收归版图,清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新开海贸易。但是它的对外政策仍以“朝贡”模式为指导原则。在政治上,它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其他国家为“朝贡”国,按“朝贡”仪式处理一切国与国的关系。在经济上,它力求将对外贸易纳入“朝贡”贸易的范围之内,在时间、地点、次数上都加以严格的限制。这种中心心态,在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夏尔尼使团前往中国时有典型的表现:英方致中国中央政府的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采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圆圆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水久之协和”。很显然,英国这次派使节来,就是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制。可在当时的中国皇帝乾隆看来,这却是天边的蕞尔小国在向中心的天朝大国输诚乞纳,因此在致英国国王的回信中他这么写到:“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赉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
朕批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赉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徙,推恩加礼。以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筳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德普沾恩惠,一视同仁。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中心意识,可谓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