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西陆网
军事门户网站 | 首页 > 西陆频道 > 中国观点

中国对越作战曾有一个灭其国的庞大计划鲜为人知

论坛出处:  作者:  时间2013-09-27 14:56:45

  上世纪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思想太过咄咄逼人,激发中苏两党大论战,之后,苏军在我东北方向的珍宝岛、西北方向的铁提克接连发难,几乎酿成大规模战争,这就促使我国从




中国对越作战曾有一个灭其国的庞大计划鲜为人知

  一从“钳形攻击”到“大纵深理论”;从“五环理论”到“全域打击”

  昨天,又翻了翻步兵199师老山轮战纪实。可以说对越反击战的战役战术水平还停留在朝鲜战争以及对印反击战时的层次,其特征就是寻求平面上的穿插分割。

  一战时,双方互搏翼侧,不断延伸,直至大海。这种战略的不得不应用是由当时的战争机器能力决定的。其特点就是无奈的壕堑战以及“磨盘绞肉机”单调的声音彻底剥夺了天才们的战争灵感。与其泛泛地说双方比拼的是战争的综合潜力,到不如精确地说双方比拼的是盟国构成。

  二战时,由于坦克、飞机和无线电通讯等的广泛运用,其所能形成的典型的“武器批判”就是“闪电战”的“钳形攻击”。德军的战役经典是“双重钳形攻击”,比如39年的波兰战役。在40年的法兰西战役中,除了“双重钳形攻击”以外,德军在阿登森林的突破,也算得上是具备了““大纵深理论”的雏形。只是当时的理论成形落在了实践之后。德苏战争时,德军先而苏军后,双方致力的均是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面胜利的战役。

  战后苏军提出的“大纵深理论”,只不过是在预想、组织和执行力等方面做了比较完善的全面概括。但是,这样的成熟的“大纵深理论”还不等有实践验证或是实践发挥的机会,就很快过时了。以大量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不管这个纵深是200公里(苏军的视野),还是更多的300公里,防御纵深的含义就明显表达出了“大纵深理论”的大纵深虽然不短,但还不是一个“全域打击”的概念。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的组合中,航空兵只有1/4的地位,其它的新兵器则没有。

  苏军并没有抓住时代的契机,就象日本人错失数码时代的领先一样。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德苏战争中,空中打击的意义远没有在法兰西战役和非洲战役时那样大。如果说一九四O年和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在西线作战中,航空兵对战役的胜败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在俄国的辽阔平原上,坦克集团军则是夺取胜利的主要力量。航空兵支援只能在局部地区和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保证,从来没有象西线作战那样,德军在一九四O年,英美联军在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所达到的那种有效程度。

标签:对越作战

热门专题

国庆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详细>>

军事图库

关注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