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王毅演讲后与美国学者进行互动时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表态却超过
钓鱼岛进入硬碰硬:中国反攻令日本难以招架
中日关系原本已经陷入谷底,去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之后,更是火上添油。检视当前一年后的两国关系,几乎已到快要撕破脸的阶段了。
两国政府首脑,至今还没有互访,更未举行任何峰会。即使外交关系依然维持“正常”,也已经是形同虚设了。有人因此形容,两国关系已进入类似冷战状态的“冷对抗”格局。
外交不仅已不产生缓和关系的作用,实际上还进入到了“硬碰硬”的阶段,随时就有出现擦抢走火的危险,使到很多人不仅悲观,而且担忧会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围绕中日的国际形势,似乎又不如此悲观。
一是中国已经完全崛起,日本和它背后的势力就不敢轻举妄动;二是日本到底是个二战的战败国,历史负债和道德标准都迫使它不得不安分守己;三是如果中日发生武装冲突,又不可能仅是一场有利于日本的局部战争。
四是一个是初升的朝阳,另一个则是即将下山的夕阳,力量对比的转移和扩大,众多因素都迫使日本不得不自我克制。因此,虽然紧张还在升级,却总是还处于斗而不破的安全状态。
中国曾经爆发波涛汹涌的反日示威,甚至有100多个城市被卷入。但一年后局面显然改观,反日的主角已不再是一般群众,而是中国政府当局。日本当局却更担忧,一将是长期的对抗;二长此下去,日本政府不仅要承担重任,甚至还将祸延一般日本人;三这虽是极端右翼纵的火,却要全体日本人付出代价,显然这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写照。
中日难免一战?
周年纪念之际,中国未再发生反日示威,确实是罕见现象,结果还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中国政府显然已说服了其人民,因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彻底认识日本,再对准其要害才能有效对抗它;二、既然是国家权益之争,就不能只针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反击;三、中国既然已经崛起,也不能只重视本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四、经济建设虽然是当前要务,却不能忽略平衡发展的失土,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当然要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