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退役、现役的英国军情六处驻港特工,有的以领事身份,有的以经济文化等部门职员身份在港服务于“英国的需要”。
与美国“依赖高科技”相比,英国情报机构更注重“人资源”。意即,十分注重对关键人物的收买与策反,“放长线钓大鱼”,而不是渔翁撒网式地全面出击。为了达到目标,长期盯住关键人物,时间可以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正是这种情报运作方式,令英国当局可以在十分低调、不易被察觉的情况下,获取大量最为核心的情报。
麦齐光“死”于英国人之手
英国情报机构在香港还有一招无人可比的“杀手锏”,即拥有大量的政府高级公务员的绝密资料。众所周知,港英当局对每位政务官(AO)、行政主任(EO),都建立了十分详细的背景资料与档案,包括个人污点、个人升迁轨迹等等。
在回归前一年,此类资料并未在香港销毁,而是运回了英国。通过此类资料,长期控制着一批港英过渡的高级官员。而一旦有必要,则利用在港的喉舌媒体,发放不利消息以打击目标。前发展局局长麦齐光被指骗津被控,但所有指控证据是源自于数十年前的公务员资料,拥有此等能力的,除了英国当局还会有谁?
回归前香港是间谍中心,回归之后,这种情况并未改变,相反随着大国政治的需要,间谍活动日趋增加。而所有来自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间谍行为,除了情报交换的需要外,最大的目的即帕克所言的“中国是最主要目标”。香港市民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更要保持警觉,英美针对中国,而国家利益受损,香港亦不可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