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复杂的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伟人”。对毛泽东的评价应当有一个边界,至少在他看来新中国的建立“是毛泽东的重要功绩”。
“后来,大约是在1950年4—5月份的时候,我作为中国建国后苏联第一个大型青年代表团的翻译,前往中国北京、广州、上海工作了两个月时间。非常巧的是,毛岸英当时也作为翻译人员,参加了苏联青年代表团的陪同工作,使得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作为工作人员住在一个四合院里。而毛岸英每天从外面来上班。当时,每天我的办公室和宿舍里都摆满了各种水果和小吃。我每一次 看到毛岸英都请他吃,但是都遭到婉言拒绝。他从来没有在苏联专家处吃过任何东西。我当时还很不理解,认为他太见外。后来才知道,他不愿意享受特殊待遇。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日子里,领导人和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俭朴,水果简直就像是奢侈品,很不容易吃到。毛岸英是在与自己的人民共患难,共度艰难时光。
“记得代表团到湖南长沙访问的时候,当省委书记王首道听到毛岸英说着一口标准的俄语,非常吃惊,开玩笑地问他:‘你的中文好还是俄文好?'毛岸英回答道:‘我更热爱我的母语。我是中国人的后代。'”
珍视友情和真情科柳契克娃女士当年曾经是苏联妇女杂志主编,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最有传奇色彩的是,1949年10月1日,她曾经作为翻译人员,陪同苏联政 府的代表齐赫文斯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了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据说,目前健在的、 获此殊荣的苏联公民,只有她和齐赫文斯基院士。
科柳契克娃女士当年也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莫斯科东方学院的同学之一。她日前也曾经对记者回忆道:“我只想说一点,这是我最最珍惜的回忆——毛岸英是一位珍视亲情和友情的典范。他几乎是一位完美的东方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