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参考消息》昨天的头版头条大标题,中国“大部制”改革引世界瞩目。是的,全世界的媒体似乎都在盯着行将谢幕的铁道部,但偏偏是在近邻日本,媒体发出了“日本需作出应对”的警告,不是为了铁老大的告别,而
按照《参考消息》昨天的头版头条大标题,中国“大部制”改革引世界瞩目。是的,全世界的媒体似乎都在盯着行将谢幕的铁道部,但偏偏是在近邻日本,媒体发出了“日本需作出应对”的警告,不是为了铁老大的告别,而是因为重装的中国海洋局行将登场。
媒体呼“日本需应对”
现在看来,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两会最关切的国家,莫过于日本。这不,几乎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公布,日本媒体就作出了即时反应,共同社10日发出的电稿标题为:中国海洋局重组将扩大海监队伍,日本需作出应对。中国将原本跨多个部门的海上执法队伍整合至海洋局,大幅扩大其规模和权限,这被日媒解读为,中国将加强对钓鱼岛附近的监视。扩权后的海洋局将被赋予警察权,而此前,中国海监总队只能行使“行政手段”——通过海监船上的电子屏及无线电维权。
共同社算了一笔两国海监实力的细账:据防卫省防卫研究所2012年2月发布的《中国安全报告》,日本海上保安厅拥有49艘1000吨级以上大型巡逻船,而隶属中国海洋局的海监总队仅拥27艘,但随着农业部中国渔政和公安部边防海警都被整合至海洋局,大型巡逻船数量将升至38艘。过去各自为政的海洋活动,将由此整合提高效率。此外,中国海洋局计划到2015年底前,再造36艘中型和大型巡逻船,其中包括7艘1500吨级巡逻船。共同社认为,中国赶上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大型巡逻船数量指日可待。共同社预判,为了在东海及南海海域宣示主权,海上执法的中国海警局有可能把闯入的他国船员作为犯罪嫌疑人拘留。
《读卖新闻》网站昨天的即时报道也指出,将四个与海洋执法相关的部门整合到国家海洋局,同时为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在该报看来,这一方案显然考虑到了中国在钓鱼岛海域与日本的对立,意在加强政府公务船及军舰等在内的海洋警戒防范效率,推进海上统一执法。
英文报章《日本时报》更直接点明,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名义执法,意在强化中国对东海及南海争议岛屿的主权主张,目前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有领土纠纷。
果不其然,中央机构编制办副主任王峰昨天在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召开记者会时,又有日本媒体抛出了对国家海洋局职能的追问,而王峰用干脆利索的手势表明:“贵国叫海上保安厅”。在此提供一点背景,日本海上保安厅隶属国土省,成立于1948年,现有各类人员逾12000人,每年经费预算约1682亿日元,折合近110亿元人民币。
破“九龙闹海”之局
对中国海洋局扩编重整的背景,法新社昨天报道,随着中国因有争议的东海岛屿问题卷入与日本的激烈争吵,中国将把各海上执法力量整合成一个机构。美国《华尔街日报》昨天指出,中国的海事存在正成为该国与日本和菲律宾等邻国领土争端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而台湾媒体引述全国政协委员、海洋地质学家高抒强调,建立“海警局”是本次机构改革的亮点之一。
事实上,中国海上执法力量此前多头并进的现实,早已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甚至有“九龙闹海”的诟病,暗讽不同部门间的维权动作不尽合拍同步。布鲁塞尔国际危机集团去年曾推出《搅动中国南海》专题报告,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报告指出,有“太多的龙”正在南海“闹海”,它们包括海关执法、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中国海事局、中国海监总队等。
报告援引悉尼智库罗维国际政策学院执行主任韦斯利的观点指出,有时,相互竞争的机构为争取更多预算,都有动机让局势保持紧张。海事机构的增多,也许正在拓展中国的政策界限。报告作者之一的阿尔布兰特危言耸听地警告,这些海事机构正展开“军备竞赛”,其船舶更易部署,交战规则也更模糊,出现海上意外乃至高强度对抗事件的不确定性在增加。随着升级版中国海洋局的建立,“九龙闹海”的局面将为之逆转,阿尔布兰特们的危险预言就此落空。
劳动人口下降不足虑?
负责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的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制定人口目标的职能将划入发改委,亦引起外媒的高度关注,甚至据此判断中国未来人口政策会否将作调整。《华尔街日报》显然是调整派,该报的判断依据是,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受到威胁。但有美国学者认为,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意味着经济繁荣结束的想法,完全是杞人忧天。
英国《卫报》引述美国智库“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迪恩·贝克的一篇论文指出,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将影响经济增长的说法,对中国而言尤显荒唐。中国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年增速在5%以上,这意味着其人均产出过去20年增长160%以上,而中国只需拿出其中一两成,就足以满足退休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需求。
□外媒视点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应该把目标明确设定为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的能力。“大部制”并非以大为好,以大为美,其目的是实现对政府行政管理与调控资源的更高效的配置。
如果“大部制改革”不能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监督,也缺乏归责与纠正机制的问题,它就很难负起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重任,也难以避免“新瓶装旧酒”之讥。
——英国《金融时报》
大部制改革表面是机构调整,背后应是权力的调整。因此,大部制改革重点应做到减少政府部门与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纠葛,既为政治改革作铺垫,也为打造服务型政府与廉洁政府试水。
——新加坡《联合早报》
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加上最近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回落的契机,意味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有动力、并有机会完成中国能源法的制定。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承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改变对传统燃料的依赖。
中国改革向来都是循序渐进的。鉴于围绕清洁能源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统一,这一轮改革似乎不太可能在北京的雾霾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