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军事平衡》网12月4日报道,近日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批中国武直-10攻击直升机的最新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直升机的发动机排气口均位于机身两侧,而不是像早期机型那样位于机身上部。此外,新出现的武直-10直升机的排气口位置均未安装用于降低红外辐射特征的降温装置。
武直-10直升机
据消息人士透露,主要用于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武直-10攻击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昌河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武直-10的原型机于2003年4月29日完成首飞。据悉,其原型机总共生产了8架,装备普惠加拿大公司生产的PT6C-67C发动机(1531马力)或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MTR390发动机(1285马力)。首批量产型的武直-10在2009—2010年间交付中国军方,均装备国产发动机(据推测功率为1340马力,得到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技术援助)。
武直-10攻击直升机机头前下方安装有一门30毫米机炮,机身两侧可挂载8枚HJ-10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或是130毫米火箭弹发射巢和TY-90“空对空”导弹。
"武直十"中国直升机的探索之路
直升机的重量约为5543公斤。直升机全长14。15米大约是384米和425米。四叶片复合材料的直径约12米长的叶片。
武直-10具有光学系统中继器向飞行员头盔。基本上与美国的标准媲美,发挥综合头盔瞄准系统(IHADSS)。头盔管理体制的方向,目的是机枪。这使驾驶员有更好的了解情况,可以监测系统飞行观察地形。
可携带1500公斤的弹药,包括57枚火箭,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23毫米机枪固定在座舱前。座舱的防弹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弹药和复合装甲由12。7毫米机枪无法击碎。在武直-10还装有雷达系统和预警系统,目标自动提醒,包括激光测距。直升机还装有敌我识别系统。
Z-10的动力装置目前由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提供,两台PT6-67C型涡轴发动机分别安装在机身上部的椭圆形舱内。发动机舱的外观与其他多数武装直升机明显不同,却和同样采用PT6引擎的意大利AW139型多用途直升机相仿。最新曝光的Z-10还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加装了抑制热辐射的防护罩,较低的红外特征对更有助于提高战场生存力。
新机的机载电子系统也比预期的复杂,除了位于短翼后方的干扰弹发射装置外,人们还可以在机身表面发现电子战设备、敌我识别天线以及大气数据探传感器的踪迹。另外,在双人座舱的顶部还设有向前方突出的切割器,用于在低空巡航的场合破坏构成障碍的输电线,从而保证自身的飞行安全。
作为专职武装直升机,专武-10的战场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击能力一样重要的项目指标。其设计人员充分考量了当代武直运用的实例和其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使ZW-10基本具备了未来高科技战场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毁起落架和复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电战系统也功不可没。
作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装直升机,武直10综合性能可与美国阿帕奇相媲美,最重要的是武直10使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提升20年。
[专武工程]于1998年正式立项研制,成为"九五"计划的重点型号,全国有四十多家院所配合。其地位和保密程度甚至高于歼10。根据欧美专家评估该机投产后将令中国武装直升机技术一步跨越20年,符合中国提倡的[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和军事装备发展战略。
作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装直升机,武直10综合性能可与美国阿帕奇相媲美,最重要的是武直10使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提升20年。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种武装直升机,《简氏》文章指出,通过分析照片上的外观细节,该机基本设计吸收了西方的成熟经验,也体现出中国本土科研人员的独创思想,这种中西合璧的特色,也将大量出现在解放军新一代武器装备中。
近年来,随着大批国产主战装备的陆续列装,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显着增强。近日,Z-10型武装直升机的清晰近照首度在互联网上曝光,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军事媒体的广泛关注。
Z-10(直升-10,或直-10)攻击直升机由昌河航空工业集团(CAIG)和中国直升机研究开发所(CHRDI)共同开发,位于江西景德镇。该型直升机的主要任务是反装甲和战场封锁,次要任务是空对空格斗。Z-10被认为与AgustaA-129,南非Rooivalk,和德国虎式攻击直升机同级。
据报道,自2003年来,共制造了6-8架原型机。首次试飞是2003年4月29日。这些直升机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的飞行测试中,然后才能设计定型和获得批量生产批准。该型直升机预计于2008/0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
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软肋。无论是"飞豹"还是歼-10,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发动机问题的困扰,而立足出口的"枭龙"战机甚至一度因为俄罗斯不同意中国再出口RD-93引擎,连交货都成了问题。最近,直-10型攻击直升机也因为发动机问题而引来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WZ一10"武装直升机已经成为中国军用直升机领域地道的国产原型机。在研制过程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培养了一支宝贵的科研队伍。当然,最重要的是为建立中国直升机工业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