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两国合计驱逐舰达54艘,护卫舰达45艘,而中国则只有驱逐舰27艘和52艘护卫舰。图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驱逐舰编队。
韩国和日本的载机战舰的规模都远远的超过了中国
与美国之间有军事合作条约,是日、韩发展海军时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军政条件。这种合作条件,确保了美军在日、韩的存在以及在危机情况下美军会为日、韩提供帮助。因此,美国海军在东亚南部关岛的存在,是评判外部条件时一个重要的军政要素。
中国没有美国这种强大的盟友,而其所有现有的军政联盟,其实都带有大陆性的特点。但和日、韩不同,中国军队装备有核武器:据美国专家判断,中国的现代化战略核力量拥有176枚核弹(2008年的资料)。
不过,与此同时,美国的核力量拥有2703枚核弹(2009年资料),而且,美国的核力量概念规定,不仅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可以动用核武器,其盟友与对手发生冲突时,美国也可以动用核武器。因此可以讲,日、韩武装力量虽然没有直接的核力量支持,但却有美国所提供的间接核力量保护。
众所周知,军事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因此,为了高质量地比较中、日、韩三国的海军,也必须研究各国海军所处的军事地理条件。
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相对而言,距离欧亚大陆较远,其东部及南部全部是宽阔的海洋,这对于日本海军的无阻碍展开相当有利。对于该国的海军而言,其最大的军事优势就是没有来自北部及东部方向上的威胁,因此,这些无威胁地区不仅可以应用于外贸,在危急时期还可以将海军兵力全部集中于其他方向之上。
在某种程度上,韩国海军也拥有类似的优势:以东部海岸基地为支撑,可以利用半岛上的兵力为西部提供保护,而在南部,则有对马海峡的反潜带可以利用。
中国的军事地理则以其长距离的海岸线为特点:从中朝边界至南方的海南岛,“垂直”长度达到了2700千米。
这一特点使中国海军分成了3个舰队,也就是说,当在垂直线上的某个地区发生地区性冲突之际——其中就包括朝鲜半岛上的军政形势复杂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是动用自己的部分海军兵力。
中国潜艇数量有较大下降,但作战能力却大幅增加。
毫无疑问,按国际通行的舰艇分类标准,所有上述战舰的型号都属于两栖战舰艇。但权威的《简氏战舰年鉴》却将“日向”级列入了航母类别。所以,无论如何,日、韩海军有自己的载机舰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些战舰和新式的驱逐舰及潜艇组合后,就可以创造出形成航空-导弹攻击群的条件。
显然,将这些“潜在航空-导弹攻击群”的潜能与美国真正的航母攻击编队做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相对东亚海域有限的水域而言,建造这种“小型航母”式的战舰,是比较明智的。
“小型航母”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舰载机,完成远程预警、反潜等职能,此外,由于“小型舰母”的内部空间足够大、吨位也不小,所以,他们也是可以作为补给舰应用的。
至于这些载机舰攻击潜能的发挥,则完全取决于舰载飞行器的性能,这些舰载飞行器包括垂直起降战机、直升机、无人机等。但是,这是另外一个研究课题了。不过,中国的“昆仑山”级战舰所拥有的登陆功能过于明显,而且其载机能力又有限,数量上又只有一艘,因此,其组成攻击性明显的航母-导弹攻击群的潜能就较弱了。
中国工业部门修复原苏联“瓦良格”号航母的工作已经持续了近10年,在最近5-6年之内,其应当可以列装,但中国海军完全掌握其性能还需要5-6年,而且,其又是中国海军的另一个“唯一”。总之,现在中国不具备组建航母导弹攻击群的条件,尽管中国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辅助舰艇
确保海军能够深入远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其序列中拥有能够为战舰提供物资的军事补给舰部队。日本海军拥有现代化的辅助舰队:5艘补给舰,自重总量达到了46100吨,而且,航速都是22~24节。笔者认为,这样的力量足以同时确保在前沿区域展开2~3个战舰编队了。
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应用原则是“积极保卫日本周围1000海里区域内的国家利益”,而这一水域,在岸防基地基础设施非常发达的前提下,这些补给舰是没有什么特别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