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称,美军越境巴基斯坦击毙本·拉登后,美巴关系陷入低谷。尽管巴方迄今未在后勤补给线方面对美军做出强硬姿态,但为预防出现最坏情况,美军决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阿富汗北部方向,从中亚地区开辟更多的补给线。
已开辟两条北部补给线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通过外交努力,美军已在中亚地区开辟了两条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北方补给线。一条是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经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终到达阿富汗;另外一条是高加索线路,即从格鲁吉亚波季港经过黑海到达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然后经里海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再通过铁路抵达阿富汗北部城市海拉顿。目前,这两条补给线承担的任务已占驻阿美军后勤补给总量的40%。根据美国国防部计划,这一比例在今年底力争达到75%。而在2009年时,驻阿美军90%的补给还都依赖巴基斯坦提供陆路通道。
其实,美军开拓北部补给线早就开始了。《环球时报》记者2010年5月在巴尔赫省的马扎里沙里夫采访时,该省副省长亲口证实:“从乌兹别克斯坦入境,经铁尔梅克修到马扎里沙里夫的铁路很快就建好了,到时候各种物资就会顺利地从中亚运到阿富汗喀布尔。”当时,一家有印度军方背景的公司还在整修从中亚进入喀布尔的兴都库什公路。
在开辟北部补给线的问题上,美军还曾想过借力中国。“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的一份美外交电文显示,2009年2月,美国务院指示驻华使馆正式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通过中国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运输“非致命性”物资。电文认为,这一线路不仅比北方补给线的费用更低,而且更安全。但由于美2010年向台湾出售武器,中美关系严重倒退,这一请求被中方拒绝。
借势加强与中亚关系
北部补给线可缓解美军单一依赖巴基斯坦补给线的压力。本报记者随驻阿美军采访期间,发现美军作战部队后勤补给量之大超乎想象。美军作战手册和记者随军手册明确规定:“饮用水和清洁用水只能用美国指定的瓶装水。”这些瓶装水均是从美国本土运来的,加上成套的健身器材,后勤补给量之大可想而知。《环球时报》记者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采访时,几乎随时能遇到从卡拉奇北上运送补给物资的大型车队。
另外,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可以借势加强与中亚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试图涉足中亚,甚至鼓动颜色革命,但却招致反感。现在,只要中亚国家愿意开放补给线给美军,而美国因此付出“买路钱”,那么势必会拉近与中亚多国的关系。而美军借后勤巩固其与中亚的关系,等于在包括“西气东输”在内的中国中亚能源战略通道上锲上一枚钉子,进而威胁被称为中国战略大后方的西部地区,而俄罗斯的战略后院也因此落入美国手中。
没有想象中安全
目前,这些北方补给线只被允许运输水、食品、建材等军用物资,而像弹药、武器及其他“致命性”军用物资则仍被禁止通行。而且,美军在这些线路的补给“只能进、不能出”,为此,美国正在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谈判,期待未来可“双向通行”。
另外,北部补给线的安全系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等基础设施较差,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这里也并不是塔利班的袭击空白地带。本报记者曾三次赴阿富汗采访,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后两次采访期间,之前几乎不受塔利班影响的阿富汗北部多个省份均有了塔利班武装人员的活动,昆都士省的塔利班甚至打出“建成北部坎大哈”的口号,陪同人称:“如果下午4时后还敢在公路上走的话,随时可能遭塔利班枪手的袭击。”
美国加大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将面临一系列外交压力。一方面,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向中亚挥舞“人权大棒”,否则驻阿美军的“生命线”就会随时中断。另一方面,中亚一向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扩大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只会让俄反弹更强烈,而中国也会提高对西部安全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