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下载  西陆WAP
西陆网

日不落帝国:英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没落的

论坛出处:西陆东方军事 作者:MtoB 时间:2011-05-04 18:53:31

  本人最近学业上产生了一点点变故,科研重心在老板的压力下发生了转变。因此心情有点不爽。因此写点东西来发泄一下,现在写的这个系列是关于未来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趋势的,初步打算写一个系列:帝国夕阳,罗马困局,红色迷雾,黑金过山车。(大家可以猜一猜都指的是什么国家,猜到无奖)。不过不管怎么说,我的科研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不保证填坑的速度,勿催稿。

  在开始正文之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先要澄清几个问题。首先本文所讨论的科学研究指的是理工科基础研究,即一些旨在提高相关国家技术水平,探索人类知识边界的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活动有一个突出的共性就是研究与现实应用距离遥远。另外这些前沿探索性研究多半风险性极高,失败乃是家常便饭,耗时极长,有些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仍然不能给出明确答案(甚至很多时候经过几十年,连一个思路是否能成功都不确定),糜费甚多。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基础研究”的含义,我选择几个例子:物理中的深空探索,物质微观和宇观结构研究,数学中的数论(尤其是与密码学无关的方向),生物学中的非哺乳动物模式生物研究,设计生物学等。化学中的量子化学,工程学上的聚变堆,激光气流控制等。

  其次,就像数学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我也想提出几个“公理”,作为本文的支撑。

  第一,基础科学不是必需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至少是可以短期内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本国内没有门类齐全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这些国家照样可以正常发展。

  第二,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直接作用,基础科学研究能为一国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富国往往有较大的基础科研投入,但基础科学不是富国的必要条件,沙特非常富裕,但没什么基础科学能力,相反前苏联有极其强悍的基础科学能力,但其科技工作者仍然要和所有人一起排队买面包。

  第三,支撑强大基础科学能力的是充足的经费和大量高水平研究者,所谓体制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力远不如经费和人员限制。有些人认为中国科研落后是体制问题,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政教合一的沙特,大街上不能抨击资政的新加坡能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第四,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需要大量经费和很长时间,但摧毁一个科研基地只需要短短几十年,没有充足的经费和足够的人员,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会飞速下降,苏联解体后,科研体制崩坏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曾经星光璀璨的苏联科学院转瞬之间灰飞烟灭,俄罗斯经过20年的努力,仍然不能将其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最后科研高度复杂,一般大众极少具备参与科研决策,评估科学进展,理解把握科研方向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科研和科研决策是由极少数人参与的小众游戏。最后,科学研究是一种结果和逻辑的专制,在这种专制下,一个学说无论有多少人支持,或者支持者具有多么大的权力,没有实验结果支持都不能被称为科学。民意和权贵可以不支持自己不喜欢的学科,甚至肉体消灭他们不喜欢科技工作者,但这只会限制相关领域的发展,不会使实验结果改变为他们想要的。

  

  从二战结束以后,英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就呈现出一种稳步倒退的状态。这种倒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英国自二战后放弃了独立发展国防工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从而使得英国基础科研的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都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其次英国特色的工党-保守党轮替也加重了英国科研萎缩的速度。最后,工党搞出来的食金兽NHS也在吞噬公共开支方面起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NHS经费已经成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正确,倒在它嘴下的不仅仅是基础科学,还有教育,国防,外交等等。

  苏伊士运河事件后,与坚定不移的发展国防科技以支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法国不同,英国选择了紧跟美国,积极履行北约成员国义务的外交政策,这使得其国防高科技研究项目显得多余。工党60年代的国防政策白皮书终止了英国独立研究军用飞机的历史,使得一系列军用飞机公司和他们的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研究项目下马。

  1958年(感谢天堂风暴网友提供信息)美英核交流的恢复和北极星潜射战略导弹的引进,终止了英国自己的战略导弹计划,相应的特种高分子材料,高能X射线物理学等一系列科学失去了用武之地,逐渐消亡。等到80年代保守党上台,铁娘子力图缩减公共开支,减少科研支出,成功阻止住英国当时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搭上基因工程革命的东风,最终被美国抛下。虽然英国也曾经试图通过欧洲合作的方式,通过协和客机,空客,欧洲战斗机,地平线驱逐舰等计划,采取项目牵引的形式保持甚至发展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能力,但是相关项目的发展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展缓慢,道路曲折(如欧洲战斗机和地平线驱逐舰)甚至受到威胁(如罗罗的JSF替代发动机F136的发展计划)。

  可以说,如果以26型护卫舰,F136和CVF为代表的牵引性项目遇到困难或者后续无人的话,英国将失去工科基础研究的最后制高点。保守党政府对理科牵引性项目也没有任何仁慈,EPSRC的新海洋科考船已经随风而去,伴随它的消失的还有英国物理学家期盼已久的新加速器。对于理科某些方向来说,新的大型实验仪器是成功的关键,至少四年没有新大型仪器将使英国很多领域失去竞争力。

  

  丧失了牵引的英国基础研究,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就是经费减少。按照英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新预算,英国向高等教育的投入将减少40%,其中理科高等教育投入保持不变,而文科高等教育将完全市场化,由学校通过学费筹集资金(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尽管理工科的教育经费得到了名义上的满足,但是文科教育的巨大开支仍然需要提高包括理工科基础研究专业在内的所有学生用更高的学费支付。毕竟英国人再穷也不能弄出个“牛津郡理工大学”。

  这必然会严重影响英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英国负责分发人文学科经费的Council经费也将大幅削减。负责分发理科科研经费的Research Council经费名义上保持不变,大型仪器和基建投资将减少三分之一到一半。考虑到英国现在的CPI大约在4%左右,四年后英国理工科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购买力至多相当于现在的85%。科研经费的减少对于英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损害是巨大的。最直观的,科研投入减少将降低经费申请标书的中标率,甚至达到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按照美国科研资助人的经验,中标率在20%时科研工作者普遍比较乐观,当中标率降低到到15%时竞争就非常激烈,如果降低到10%以下,运气和评委的态度就成了关键,这时将比较难以保证科学工作者不采取一些非常规行动来为自己争取优势。另外,在这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英国资助机构也开始调整资助方向,将更大精力放在“可评价”的更贴近应用的项目上。

  英国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的主要资助人EPSRC和BBSRC分别修改了他们的资助方向,将重点放在可以转化为实际成果的研究上(“可测量”的成果),英国政府也在讨论修改对大学的资助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评定大学资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种思潮下,MRC甚至关停了自己一些没有什么明显应用价值的研究组,如在爱丁堡大学的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这对于科研工作者士气的影响难以估量,人去楼空的景象对人的震撼非常之大。这种结构性裁员所造成的人员断层,以后将非常难以恢复。

  英国科学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员不足。理工科基础科研是冷门专业,而冷门专业招生困难,人员维持困难是全球性问题,以至于BruceAlbert在2010年12月的Science上发文提出:不能按照考生意愿来决定专业规模。英国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本地学生不愿意投入理工科基础科学研究中,出现了科研人员的空心化。作者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作者发现自己研究所里的同行名字很多都不是英语,非常难念。后来经过一些观察,发现研究所中外国人占相当一大部分,尤其令人不安的是,研究所里的英国本地人往往不是教授就是技术员,博士生和博士后非常少,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将越来越依赖于外国科技人才来运行支撑本国的基础科学机构。这种情况下,英国必须能够从海外获得足够多的各级科研人才,否则其科研机构将无法正常运转。

  然而,目前英国的政治形势表明,英国必然大幅缩减海外移民数量。现有的保守党自民党联合政府提出将非欧洲经济区(EEA)来源移民数量削减到其上台时的十分之一,并且限制来英国学习的非EEA居民留英工作。英国科学界和活动集团(如CASE)对此进行了抗议,但是这种反对怎么看怎么像日漫中的“蹭得累”,是那样的软弱无力。因此未来英国科研只能依赖于EEA内的人才。可是EEA这个概念本身就处于严重的危险当中。EEA内人员自由流动的前提是EEA各国人民有相似的生活水平。然而现在欧洲某些国家的失业率高企,政府福利支出超过承受能力,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多人提出应该解散欧元区,允许这些国家货币自由贬值作为应对。实际上,自由贬值货币将导致这些依赖进口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暴降。(参考苏联解体后的情况)这将导致这些国家人民涌出祖国,寻找就业机会,对西欧工业国造成重大冲击。目前爱尔兰的移民潮已经显示出这种危机的现实性。一旦这种流动性丧失,英国的科研就将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综上所述,目前英国基础科研处于比较困难的状态。对于英国科学,最好的前景莫过于英国快速走出危机,政府恢复科研投入;同时欧洲经济快速复苏,维持欧元区和EEA人口自由流动,为英国科研提供大量人才。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发生。中等的前景就是英国政府控制CPI,使得科研经费缩水速度降低;同时欧洲大陆的德国和法国加强投入拯救西班牙,维持欧元区和EEA人口流动。这样英国科研将缓慢而持续的缩减规模,“光荣衰退”。但这需要德国和法国付出很大代价稳住欧元,债券市场也不能有较大波动,有一定风险。最差的前景就是英国陷入持续较大幅度的衰退,同时EEA因为西班牙问题崩溃,人口停止自由流动,甚至各国开始清理外来人口。那时的英国科学就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不管怎样,英国科学在未来几年都要面临很大困难,所以强烈建议任何准备来英国留学或者访问的人都要慎重考虑。

  PS。这篇文是去年写的,考虑到第三篇一时万会写不出来,我就决定先发出来,毕竟答应过某人。现在看有些内容已经有些过时了,(比如SDSR导致CVF的削减,F136项目的终止,成文的时候它们还有一口气呢)。但是整体来讲本文所述的绝望情况还是存在的。最近有同学对于一个非常偏门的问题提了一个实验方案,老板回答:“有意思,但是没钱。”我不禁想,如果LMB的创始人对着他的第一个博士和博后也说出这句话,世界也许将会不一样吧?

更多关于 英国 的热帖
·不愧是美国兄弟 英国也开始找中国的麻烦了
·英称中俄天然气谈判接近终点,中国占据更大主动
·英国媒体曝光:中国人将出任国际钢铁协会主席
·英活体实验 被击大脑可瞬间变聪明
·英媒质疑英军开销方针:将军人数比坦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