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现役的歼教-7性能过时,最重要的是起降性能和操纵性能太差,不符合教练机“便于操纵”的基本要求。(资料图)
歼教-7
歼-7是中国空军大量装备的第二代喷气战斗机,歼教-7则是它的一种衍生型号。由于“文革”动乱干扰,贵州航空集团1981年才启动该机的研发工作,1985年7月完成首飞,主要承担歼-7、歼-8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任务。
在实际使用中,歼教-7暴露出的首要问题是航程过短。据外国媒体报道,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俄制苏-27战机后,因为习惯了使用短航程的歼教-7训练,部队也把航程很大的苏-27的飞行距离定得很短,导致后者飞行记录仪中磁带的前端部分磨损过快而提前报废。
歼教-7的另一个缺陷是起降性能与操纵性不良,而这恰恰是评价一种教练机水平的重要指标。此缺陷直接反映为该机的起降速度过大、滑跑距离过长,学员极难适应;偏偏歼教-7的教员视野又太小,令训练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主要性能参数:长14。87米,高4。1米,翼展7。15米,最大起飞重量86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1150公里/时,升限17300米,航程1460公里,固定武装为1门30毫米机炮,可携带2枚短程空对空导弹。
教练-8
教练-8的另一个编号为K-8,K代表我国西南边陲的喀拉昆仑山(Karakorum),暗示着该机的“国际血统”。1986年,我国决定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喷气式教练机,巴方出资25%并负责部分生产工作。1987年7月,教练-8由南昌飞机公司开始设计,1990年11月首次试飞,随后开始向中巴两国空军交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研制的全新机型,教练-8在设计阶段就大量借鉴西方先进航空技术,并广泛兼容进口机载设备,摆脱了一味强调“自力更生”的僵化思路。在实际测试中,该机能完成包括简单特技带飞、复杂特技带飞、失速螺旋、高级特技带飞、暗舱仪表带飞、单机对机动目标攻击等训练科目,曾受到美、俄、英等多国试飞员的好评。
除了巴基斯坦,教练-8还出口到埃及、缅甸、赞比亚、纳米比亚等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遗憾的是,由于国际禁运的缘故,中国空军自用的教练-8无法安装外销型K-8上的先进发动机和电子系统,性能反而有所下降,难以完成高难度特技动作,致使原本考虑过换装该机的八一飞行表演队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想法。
主要性能参数:长11。6米,高4。21米,翼展9。63米,(最大)起飞重量528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800公里/时,升限13000米,最大航程2300公里,载弹量950公斤,可携带23毫米机炮、航空炸弹、火箭弹和短程空对空导弹(外销型)。